商埠郵票是指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放重要城市為商埠。帝國主義在商埠設立了市政機構工部局,工部局附設的郵局發行的郵票,稱為商埠郵票。長期以來,所謂的天津商埠書信館小龍郵票(天津小龍圖1)屢屢出現于拍賣場所或集郵者的藏集之中,關于它的真實身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這套郵票在民國時期出現后,就沒有獲得其合法身份,集郵家普遍認為其屬于臆造郵票。民國15年10月30日出版的新光郵票會《郵票新聲》第10期刊登了署名“能夏”的《商埠書信館郵票考略》中關于《天津》一部寫道:“天津郵票據一般考察,未經何書信館之出售及行用,故雖有流行恐系私版所印,即現時所見斯票之用過者,多無明顯之銷印,而連信封之舊票尤未一見也。斯票始于光緒二十年,圖作龍形,花紋簡單,計六種:半分者綠色,一份者棕色、二分者紫色,五分者桔黃色,十分者藍色,十五分者玫瑰紅色。票值以銀數計算,用白色厚紙鋼版印制,齒孔十一度,同時將此套票加蓋黑色“Postage Due”字樣作欠資行用。民國18年1月15日出版的《郵學月刊》第1卷第3號刊登了周大王《三十年前英人眼中之商埠票》一文,文中評論1899年出版的《斯科特目錄》時指出:“該目錄只有煙臺、鎮江、重慶、漢口、宜昌、九江、天津、蕪湖,而漏去福州、南京、威海衛,及最重要之廈門。夫廈門之為正式郵政,乃世界所公認;而天津本未設郵政,其郵票為投機分子之所為,收天津而去廈門,未免黑白顛倒”。
翻閱國內出版的集郵文獻,《中國集郵大辭典》沒有收錄相關內容,《中國集郵百科全書》271頁由張莘農先生撰寫的《商埠郵票》詞條介紹各商埠發行的郵票時寫道:“⑿天津書信館,于1894年印制普通郵票1套6枚,龍圖。平版。又以凸版將普通郵票加蓋改作欠資郵票1套6種。這2套郵票均未見發行。”郵票目錄中只有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的《中國郵票全集·附錄卷》130頁收錄了這套郵票,其資料如下:“(十二)天津書信館郵票(未發行) 天津書信館郵票印制后,未見發行。
天津1 普通郵票 印制日期: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 齒孔度數11印刷版別:平版 (1)銀分 綠(2)銀1分 棕(3)銀2分 灰紫(4)銀5分 桔黃(5)銀10分 藍(6)銀15分 玫紅(1)—(6) 6枚全
天津2 加蓋欠資郵票 加蓋日期: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凸版加蓋 (1)黑字/銀分 (綠)(2)黑字/銀1分 (棕)(3)黑字/銀2分 (灰紫)(4)黑字/銀5分 (桔黃)(5)黑字/銀10分 (藍)(6)黑字/銀15分 (玫紅)(1)—(6) 6枚全
從上述文獻表述來看,認定這套郵票屬于商埠機構設計的書信館未發行郵票,事實上,這套郵票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認定為臆造郵票。
天津是在《中英北京條約》簽訂后辟為商埠的,《中英北京條約》原稱《中英續增條約》。是英國強迫清政府訂立的關于結束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不平等條約。1860年(咸豐十年)10月24日清欽差大臣奕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北京簽訂。共九款。這個條約除確認《中英天津條約》仍屬有效外,又增加了擴大侵略的條款。其中第四款為:“續增條約畫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貿易,均照經準各條所開各口章程比例,畫一無別”。其后三十年間未發行郵票。其時中國海關大龍郵票已經于1878年發行,在國家郵政建立在即,而大清郵政成立后,于1897年10月接管了上海工部局書信館,其他各地這類商埠郵政也陸續停業。而在停業前的3年,這套郵票卻莫名發行,令人生疑。
從流傳于世的郵票來看,以新票居多,這些郵票從設計來看,創意模仿上海工部大龍郵票(天津小龍圖2)和中國海關大龍郵票(天津小龍圖3)的痕跡較重,均為矩形邊框中描繪龍形圖案為表現內容,其龍形圖案與上海工部小龍圖案(天津小龍圖4)如出一轍。此套郵票在印刷時,齒孔部分均加印了虛線便于操作,由于打孔時沒有對準,所以在郵票齒孔邊緣留下了不少清晰的虛線(天津小龍圖5),這在各種正式發行的郵票中也不可想象。存世舊票均銷蓋帶花邊的“T”字戳(天津小龍圖6)。戳式單一不說,但說這“T”字戳,是表示欠資的戳記,加蓋在后一組欠資郵票上還說得過去,而普通郵票上卻也是這種郵票銷蓋,不符合郵政常規。另外,確定郵政史的重要物證為郵票實寄封,這套郵票卻沒有任何實寄封存世,這在融匯四方文化、居民素質較高、西人廣泛關注的天津絕無可能。
最新出版的香港陳兆漢先生編著的《中國郵票1878-1949年目錄》中也認定此套郵票為臆造票,剛剛出版的二零零三版《斯科特目錄》經典卷(the 2003 Scott Classic Specialized Catalogue of Stamps & Covers)對商埠郵票重新進行了編排和整理。它收錄了823種正票和變體票,位置排列在中國郵票之前。書中說,從一八九三年到一八九七年,除去上海工部局書信館外還有以下十個通商口岸的郵政服務機構發行了郵票,它們是:廈門工部郵政局(Amoy)、煙臺商埠郵政委員會(Chefoo)、鎮江工部書信館(Chinkiang)、重慶信局(Chungking)、福州書信館(Foochow)、漢口工部局郵局(Hankow)、宜昌書信館(Ichang)、九江公務局書信館(Kewkiang)、南京金陵書信館(Nanking)和蕪湖商埠郵局(Wuhu)。與其早期目錄相比不同的是,并沒有確認天津商埠書信館郵票的合法地位。
綜上所述,天津商埠書信館小龍郵票是一套臆造郵票。作者:朱天文 文章來源:湖北集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