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比較特殊,前一年十二月份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制訂了改革開放的主線,1979年開始中國郵票的選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這一改變是和1966-1978這十幾年的選題相比,這一改變也奠定了今后幾十年的選題風格。這一年有哪些變化呢,如中斷了六年的動物郵票重新發行,發行了金雞和東北虎;花卉郵票中斷了15年,上一次還是1964年發行的牡丹,這一次發行的是10枚的大套票山茶花;并且還開了四大名著郵票的先河,年底一套八枚的西游記郵票發行;自然風光郵票上竟然出現了臺灣風光,長城也發行了一套4枚的特種郵票。
1980年的選題依舊緊跟1979年的步伐,由于1979年正直建國30周年,拿出來五套票表現了這一主題,而1980年相對沒有這樣重大的紀念性題材,選題上更加豐富,特種郵票的選題更加廣泛,并且開創了一些老紀特中都沒有表現過的題材,如近現代著名畫家作品選,1980年1月就發行了16枚一套的齊白石作品選;并且還復發了原本在60年代就該發行的京劇臉譜;一年中竟然兩次發行奧運題材郵票—第13屆冬季奧運會和重返奧運;民俗題材首次進入郵票,發行了風箏;最重要的是首次發行了生肖郵票,從此新中國郵票選題煥然一新了。
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我國郵票選題的范圍基本上確定,盡管目前的社會和30多年前比日新月異,但選題依舊如此,沒有太大的變化。總體有幾大類:自然風光、名勝古跡、文物、古畫、生肖、人物、動植物、國際會議、紀念日和周年紀念、高校校慶、民俗和傳統文化、體育和運動會、文學名著等。
改革開放已經39年了,我們的選題可以說并沒有與時俱進的改變多少。如果和以前相比還是有一些變化,如涉及到原社會主義國家周年紀念以及社會主義奠基人的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列寧等人的郵票不再發行,最后一套類似題材是1983年發行的馬克思逝世100周年,之后此類題材郵票絕跡江湖。工農兵的形象不再出現在郵票上,最后一套出現工農兵的郵票是1984年的建國35周年,之后也絕跡了。貌似也就是這點變化,其他的還是照舊。
選題的僵化也使得年輕人越來越少會關注郵票,有些人喜歡外郵,覺得更加漂亮,有意思。中國郵票的發行量越來越大,升值越來越少,如果再不注重選題的多元化,年輕人集郵的會越來越少,假以時日豈不是集郵得在中國消亡嗎!當然近兩年來我們還是看到了一絲絲變化,盡管不多,如2013和2014年連續兩年發行了中國動畫郵票—小蝌蚪找媽媽和大鬧天宮,可惜動畫題材在日本都被發爛了,中國才兩套,結果原本計劃2015年的葫蘆兄弟也取消了,從此再也沒有動畫題材郵票發行;2016年在大家的質疑聲中上海迪士尼郵票發行了,很多人還在譴責,認為中國怎么能給一個美國的游樂園發行郵票,思想總是解放不了;2017年國際性題材恐龍郵票即將發行,全套6+1也算是給足了面子,這個題材全世界已經發行了很多,中國可算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本來50年代就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套恐龍郵票,但其后60多年竟然沒有再次發行。原本恐龍郵票發行也十分正常,可有些人又在絮絮叨叨,認為大陸發行恐龍是在圈錢,是商業郵票。現在都什么時代了,哪套票不是商業性質的,不是商業票為何不放在寄信窗口銷售,非讓你高價購買產品冊呢。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市場經濟社會的中國郵票選題也該有所變化,電影明星、歌星笑星、好萊塢電影、恐龍、世界名畫、動畫題材、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都能發行郵票。相信今后類似于迪士尼和恐龍題材的郵票會越來越多,集郵者的思維也該與時俱進了,不能還停留在八九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