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郵票的價格由發行量題材和設計三方面決定,但近幾年隨著版式種類的增加,版式也成為決定價格的因素之一。那么哪些版式對郵票升值有幫助呢?
我們就來看一下近幾年比較火爆的名畫題材。
2013年發行的搗練圖,每套三枚,單版式,每版10套,面值3.60元,發行量1329.98萬,目前套票價格5.5元。
2015年發行的揮扇仕女圖,每套三枚,連票,每版5套,面值3.90元,發行量1700萬,目前套票價格8.3元。
按理說應該發行量較少的票價格更貴才對,但實際上反而是1700萬的揮扇仕女圖比1330萬的搗練圖貴了51%,這不是很奇怪嗎?而且這兩套都是古代繪畫題材,并且都是仕女圖,可以說選題上都是一樣的。這主要是版式的影響。
中國郵政有規定,如果一版票為5套或其以下的,預定五套者可以給一整版,當然預定量超過5套的集郵者太多了,反而預定一套的真還不多見。所以揮扇仕女圖大版的存世量較多,大版目前的價格為75元,比套票高出不少,所以大版也不會有人撕開,這樣一來大版存世量暴增就使得套票供應量減少,而各種產品冊和年冊都是需要大量套票的,套票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而搗練圖是10枚大版,是要破版的,套票供應量較大,所以揮扇仕女圖套票的價格高于搗練圖。
2010年發行的富春山居圖價格高漲也是版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此票的發行量原本不大,只有1000萬,但每版含兩套票,大版的設計非常成功,使得兩套票融為一體,撕開后覺得不完整,所以很多人都會買大版。1000萬的量使得大版只有500萬,這其中還有很多破版的,大版存世量應該不足200萬版。如果大家都把大版當作套票那樣的購買,當然200萬的量是很少的,許多1974-1983這樣發行量的JT不是價格也不菲嗎。所以富春山居圖大版的價格高達160元,最高時300元。大版的高漲也使得套票供應量減少,套票的價格一直也不低,目前60元。對于1000萬的發行量能漲到60元完全是脫了版式的福。
此外還有長江、黃河、長城、清明上河圖、洛神賦圖、唐詩、宋詞、元曲等票采取套票小版的方式發行,每版只有一套郵票,雖然大版的存世量較大,但目前價格都不錯,有的上漲幅度可觀。這是由于套票小版形式上就像小版一樣,這樣一來可以當作小版來炒作,自然價格就能水漲船高了。還有套票小版并不多見,一年下來也就是1-2種,有很多年份還沒有,這樣即使每種的量都不小,但本身品種較少形成稀缺性,價格也更易上漲,如果每年的6枚及以上套票都發形成套票小版,大家見怪不怪,發行量也不會減少,恐怕套票小版也就沒那么容易升值了。
當然也有題材不錯,但版式較差影響了郵票價格的例子。如2011年的八十七神仙卷,這也是一套古代繪畫題材的郵票,此畫的名氣也不小,并不亞于富春山居圖,結果設計上采用了局部的形式,沒有設計成連票,版式上卻有創新,每版兩枚,各自占據一半的版面,每版六套,預訂戶都是破版銷售,這樣的奇葩版式當年就遭到了大量的吐槽,實際上此票的發行量僅1100萬,枚數和面值均與富春山居圖一致,但價格卻大相徑庭,富春成為編年中價格前十的品種,而神仙卷卻打折數年,目前才漲到面值以上。
由此可見,郵票的版式對于郵票的價格影響還是較大的,當然這也并不絕對,并非只要設計成連票,每版5套以下就一定能漲,之前也有如2006年的現代燈塔,2003年的網師園也是這樣的版式,價格在當年郵票中并不突出,這還得具體郵票具體分析。但版式對郵票的價格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