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郵”,節約用郵票也。
節水、節電、節紙的標語,常常在媒體上見面。節約用水的原因是淡水資源不豐,節約用電可以省下來支援工農業生產,造紙的主要原料是木漿,節約用紙,可以減少森林砍伐,保護生態環境。節約用郵票,實際上也是節約用紙。
我經常收到一些大件的信函,封上貼的郵票,少者五六枚,多者超十枚,總覺得郵票貼用的太浪費。每想呼吁一下,但又感到是不是小題大做,沒有動筆。近期收到一枚掛號信,貼了11枚郵票,計《美麗中國》1.20元9枚,《保護森林》10分2枚,合計郵資11元。這是一封重200克掛號信,其資費是平信前100克郵費6元,后100克郵費2元,加掛號費3元,又引起我大浪費的感覺,乃一吐為快。
為什么一封信要貼11枚郵票,其原因是郵局窗口備用的郵票最大面值到2元為止。從這封信貼票看,當時連2元票也售缺了,如有2元票貼5枚加1元1枚,就可少貼5枚了。如果備有5元、6元郵票,貼兩枚即可交寄了。
目前供應的普通郵票,有《保護人類共有家園》、《中國鳥》、《美麗中國》三大套,從面值看有5、10、30、40、50、60、80分,1、1.20、1.50、2、3、4.20、4.50、5、5.40、6元共17種之多,足以滿足不同的郵件貼用。由于窗口備用的多以2元為最高,3元和3元以上的極少見。其中常用的4.20元票,在前幾年中也少貼用,5元6元更不用說了。近兩年來,4.20元票才日益多用,從《美麗中國》(二)中印有4.20元者,足見是在補充庫存之缺了。
為什么窗口備用的郵票,缺少高面值票,究其原因,是窗口工作人員的周轉金,多為800至1000元。其中80%備用郵票,20%備用其他用品,如快遞封、紙箱、塑料袋等。
假設備用10、30、40、60、80分,1、1.20、2元票各100枚,即占用周轉金640元(且缺50分、1.50元者),1.20元繁用多領100枚,合計即760元了。故無能力備用3元以上的高面值票了。
要使郵局窗口能備用3元以上的高面值票,唯一辦法要提高周轉金的金額,使之有資金備用高面值票,以滿足需求。
提高周轉金可以解決郵票備齊的問題,但不能解決短缺的問題。原因是窗口業務常常會發生變化,如某一種郵件量突然加大,適用該郵件的面值郵票就會售完,即發生斷檔現象,也影響正常供應。
郵票發生短缺,不可能天天去補充,通常多一星期補充一次。一旦發生斷檔,就得斷檔多日,此事我深有體會。為了購用某種面值的郵票,往往要跑二三次才能購到。郵票斷檔也是造成多貼的原因,解決辦法是要改變領用制度。
目前領用制度是下級郵局定期向上級郵局請領,費時費事。能否改為上級送郵上門的辦法。可分兩種情況:一臨時補充,如需要某種面值郵票時,在下級郵局提出請求后,可即時將票送到。二定期補充,上級郵票規定每周一次或兩次,攜帶郵票向下級郵局主動送票上門,使郵局窗口能經常保持票源充分,適應各種郵件對口需求,提高郵票的使用率,達到節約用郵的目的。既避免浪費,又促進環境保護,一舉兩得。善哉,善哉!
過去郵政部門曾提倡一封一票的號召,這是積極的節約用郵措施,值得重視。
超重郵件需要拼貼,乃是常事,若窗口面值齊全,拼貼枚數即可減少,如前面舉例信件貼用11枚郵票,如窗口備有5元、6元面值票,貼用兩枚即可收寄了。
郵局供應郵票的面值不齊全時,會發生“溢貼”現象,如寄港澳臺平信郵資為1.50元,本來有1.50元的郵票可貼用,由于郵局多未備用,只好用1.20元加貼30分來拼貼,遇上30分短缺,寄信人只得兩枚80分付郵了。又如印刷品郵資在70分的年代里,因未發行70分面值的郵票,交寄時需拼貼10分加60分,或30分加40分,若遇上某一種斷檔,寄件人無奈,只好貼80分了,甚至有人貼1元付郵。
符合資費的郵件,是編組郵集時可選用的素材,而這類“溢貼”的郵件就成了廢品。如編組有關郵資變化的郵集,也可特殊選用,但必須說明,否則要扣分的。作者:郭潤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