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良宵,花燈吐艷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輝度佳節。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元宵佳節。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在元宵之夜舉行張燈結彩的集會活動,漢代將元宵節定為“燈節”,舉辦官方的彩燈比賽,燈彩成為元宵節的標志。在中國各地發行的郵票中,多次出現中國燈彩的主題。
1981年2月19日,中國郵政發行了T60《宮燈》郵票一套6枚,選擇中國宮廷裝飾彩燈作為主圖,分別為:花籃燈、龍球燈、龍鳳燈、寶盆燈、草花燈、牡丹燈(上圖),造型雍容華貴,做工精美豪華。這是世界上最早以中國燈彩為主題的套票,也是迄今數量最多的燈彩郵票。
1982年10月1日,澳門發行了《中秋節》郵票一套4枚,其中第3枚為“花燈”,圖案為八角形花燈,表明了中秋節是元宵節之外的另一個“燈節”。
1984年9月6日,香港為慶祝中秋節發行了《中國花燈》郵票一套4枚,分別為:鳳凰燈、麒麟燈(下圖)、蝴蝶燈、魚燈,與其他燈彩郵票普遍采用淺背景不同的是,這套郵票采用了黑背景,充分展現了花燈在夜晚的靚麗景象。
1993年,中國臺灣地區發行了《中國傳統工藝》郵票一套3枚,其中一枚為“燈籠”,左側為紅色彩繪龍圖花燈,右側為工藝師正在繪制燈籠,這也是臺灣地區第一枚反映燈彩制作的郵票。
2006年2月12日為元宵節,國家郵政局與香港郵政署、澳門郵政局同時發行了《民間燈彩》郵票各一套,國家郵政局發行的是一套5枚,圖案分別為魚燈、白菜燈、蓮花燈、龍鳳燈、花蝶燈;香港發行的是一套3+1枚,郵票主圖分別為荷花仙子燈、水仙燈、孔雀燈,小型張郵資圖為童子舞龍燈;澳門發行的是一套4+1枚,郵票及小型張均以色彩斑斕的花燈吊飾為主,簡約而不同形狀的窗框作為背景,可謂豐富多彩。
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形成了元宵節點花燈的風俗。他們用自己的靈心巧手創造了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花燈,使中國彩燈文化呈現出奇光異彩。作者:劉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