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8日,中國郵政發(fā)行《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二)》特種郵票一套4枚,內(nèi)容分別是“鳳姐弄權(quán)”、“齡官畫薔”、“晴雯撕扇”和“寶玉受笞”;另發(fā)行小型張1枚,表現(xiàn)了元妃(元春)“歸省慶元宵”的場景。該套郵票由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著名畫家蕭玉田設計。
為配合該套郵票的發(fā)行,并對中國古典文學與傳統(tǒng)文化進行宣傳,中國集郵總公司在2016年5月25日召開“蕭玉田媒體見面會”,環(huán)球時報、信報、中國郵政報、中國集郵報、《集郵》雜志、《集郵博覽》雜志等多家媒體到場參加。
“晴雯是曹雪芹成功塑造的一個人物,她心比天高、風流靈巧,體現(xiàn)了抗爭精神,但她有一個缺點——愛使小性子,我喜歡這個人物,因此沒有放大她的缺點,沒有在郵票上畫一地的扇子,而只畫了一把!”一位頭發(fā)花白、清瘦矍爍的老人風趣的話音剛落,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來。這是5月25日在中國集郵總公司舉行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二)》郵票設計者蕭玉田與媒體見面會上出現(xiàn)的生動一幕。
下午兩點,蕭玉田先生在活動舉行前半個小時便到達了會場,部分參會人員拿出了準備好的郵品請他簽名。會上,大家就《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二)》郵票的圖案名稱、構(gòu)圖、人物塑造、場景設定及《紅樓夢》名著中存在爭議的地方,進行相關(guān)提問。蕭玉田先生結(jié)合自己對《紅樓夢》的理解和思考,與大家分享了他的設計體會和創(chuàng)作故事。
問:《紅樓夢》原著爭議挺多的,您創(chuàng)作時如何和專家學者達成一致,消除這些分歧?
答:因為本套郵票只約了我一個作者。原稿交了之后,有一些民俗專家和紅學家提了一些意見。有的意見是正確的,基本都接受了。有些意見不贊成,我就談了不贊成的理由。比如元妃省親這一圖,有的人就提到要省親大觀園,因為我畫的是榮國府。這個意見我認為還是應該再斟酌。我說曹雪芹在紅樓夢的第17回、第18回,兩回合并為一回來寫。開宗明義,標題就是“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有人主張大觀園我也理解。因為大觀園是賈元春被晉升為妃之后,賈府就效仿其他的皇親國戚,建了一個大觀園,但是元春本人對這個大觀園并不感冒。她元宵節(jié)省親之后,被賈政迎進了大觀園。她在大觀園坐著轎子轉(zhuǎn)了一圈,四個字評價——奢華破費,然后就出了大觀園,進了榮國府,進了賈母正室。小說中描寫說,她一手攜著賈母一手攜著王夫人,一個是奶奶一個是母親,嗚咽對泣,流眼淚。她說了一句挺深刻的話,這段描寫恰恰體現(xiàn)了這一點。她說當初你們把我送到那不可見人的去處,在她的父親這個君君臣臣觀念比較深的人心中,女兒被封為妃,應該是天恩浩蕩。但是在賈元春的心中,她心中的酸辛自己清楚。她等于是一人做小、全家做小。在她父親心里,是封為皇妃光宗耀祖了,但是她覺得無非是做了皇帝的小老婆,全家都要做小伏低,所以她說進了不可見人的去處。這幾句話非常深刻,如果說這部書對封建制度,對封建的大家族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那這句話就是很有深刻含義的。
后來又用的詞匯是,賈元春忍悲強笑,我覺得這個描寫很深刻。為什么把標題定為“榮國府歸省慶元宵”,因為元宵節(jié)是個節(jié)日,在這種節(jié)日,又被晉升為妃,圣恩浩蕩,家里都覺得很榮耀光彩,她卻忍悲強笑。正反兩方面寫,一方面寫盛,一方面寫恩,一方面寫悲。我覺得有深刻的含義,要比去游園要深刻的多。選擇這個場景,是跟曹雪芹的原意是相符的。同時也說明了這部著作為什么被認為是為封建社會唱挽歌的一部書。這段描寫深刻在這,后來郵政部門的領導專家用了我的意見。
至于具體的場景,因為她進入賈府之后,進的是賈母正室。賈母正室小說中提到了幾次,但是都沒有具體場景的描寫。一個是寶黛初會的時候,林黛玉初入榮國府,還有一個是這次,都是寫感情交流的,寫場景的少。對榮國府描寫最具體的,就是榮禧堂。榮禧堂是封建大家族的大堂,咱們?nèi)ミ^明清古代建筑的都知道,每家都有大堂。他們在大堂掛了個匾,就是榮禧堂。對聯(lián)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背后有一個臥龍圖。這是對榮國府的一個具體的描寫。因為賈母正室沒有具體的描寫,應該是在別院。我想一般省親應該在大堂內(nèi)舉行,但是有人覺得既然說了賈母正室就應該畫賈母正室。有人說,賈母正室的牌匾應該叫榮慶堂。榮慶堂這個匾在120回只出現(xiàn)過一次,榮禧堂是多次出現(xiàn)的。榮慶堂這一次是出現(xiàn)在71回,賈母80大壽的時候。賈母80大壽,由于賓客過多,男賓在寧國府宴請,女賓在榮國府宴請。賈母是在榮慶堂會見的王妃還有高官夫人,宴會也在榮慶堂辦的。
但是紅學家、民俗家有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封建大家族只有一個大堂,只有一塊匾。不可能同一個榮國府出現(xiàn)了榮禧堂和榮慶堂。而且小說中120回中,只出現(xiàn)一次榮慶堂,應該是曹雪芹的筆誤。還有人說,榮慶堂應該是寧國府的大堂。但這個也站不住腳,小說里明確寫,寧國府宴請男賓,榮國府宴請女賓,恰恰是在榮禧堂見女賓,所以應該是榮國府。最后為了回避這個爭議,避免將來鉆牛角尖,所以回避了這個牌匾的名字。紅學家研究了幾百年,也沒有搞清楚,從回避矛盾的角度,最后就把牌匾去掉了。
從繪畫效果來看,因為匾以前是藍底金字。畫面整體是暖調(diào)子,那塊藍色,從畫面的冷暖關(guān)系來看,整個畫面的色彩會顯得平衡和富麗。去掉了牌匾,顏色顯得單調(diào)了一些。但是為了避免爭議,所以我做了讓步。
另外民俗專家也提了一些意見。比如,第一稿畫的是刑夫人站在王熙鳳身后,民俗專家認為,從民俗來講,封建大家族講究長幼有序,婆婆站在兒媳婦身后不合適。我解釋我為什么把王熙鳳放在主要位置,因為王熙鳳是榮國府當家人,雖然是女流之輩,按照過去的封建長幼有序,一個女人不可能當家,上面有奶奶輩,中間還有叔伯大爺,嬸娘婆婆,怎么能讓她當家。就是因為她精明干練。從小說人物主次來看,作者所花費的筆墨,王熙鳳要大于邢夫人。而且邢夫人在小說中婆婆不待見,妯娌不待見,晚輩也不喜歡她。因為這個人做的事都是陰損的事,包括逼死鴛鴦,逼死晴雯。這個人,不僅婆婆不待見,我也不待見。但是我還對她網(wǎng)開一面,讓她露個全臉。劉旦宅先生畫這個情節(jié)的時候,把邢夫人畫在宮女的身后,而且還擋了半張臉。大家可以看看人民文學那版劉旦宅先生的插圖,我認為這個處理是對的。我比劉旦宅對她寬恕一些,給她留了全臉。聽了民俗專家的意見,我覺得也有道理,所以我還是做了修改,把兒媳婦畫到身后,婆婆在前。
問:風格上和前一套比,有哪些區(qū)別?
答:一開始,我是勉為其難接受任務。
從一開始接受任務時,我說我的風格和戴老完全不一樣。戴老是小寫意,我是工筆重彩。繪畫風格不一樣,風格肯定不一樣,一套郵票,由兩個風格不一樣的作者去畫,會不會形成風格上比較大的反差。
后來,大家的反饋意見,還是按照我的風格來。因為大家感覺,工筆重彩的效果,專家認可度和大眾認可度高一些,所以也就沒改變風格。這套,仍是我擅長的工筆重彩來畫。工筆的特點是工筆至精,細以表微,然后色彩艷麗,但是追求艷麗和清新的和諧,精細和靈動的和諧。
問:這次郵票5個故事和名稱是誰定的?
答:有的是我定的,有的是專家定的。上次和郵票發(fā)行部領導溝通,名字定的是5個字,按照詞韻,5字讀音,基本上是221或23讀法,比較上口。但是這次5個字有的打破了詞韻,整個題目讀起來有點繞口,所以建議從讀法上改善。這個是比較好調(diào)整的。當然戴老就打破了5個字,字數(shù)不統(tǒng)一,更通俗化。我的意見是,既然是5字,就按照這個節(jié)奏。比如這次,本來標題是“歸省大觀園”,我調(diào)整為“歸省慶元宵”。有的就在音節(jié)上調(diào)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