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與創新同在,共性與個性并存;集郵雖是泊來品,中國特色有不同;因人而異,各有選擇與定位。——題記
集郵是什么?
集郵:主體(集郵愛好者)客體(郵票集郵品)
如何集郵:找準定位,揚長避短,取長補短,由淺入深,有小引大,循序漸進。
集郵的內涵:郵票(封片戳卡折冊等)。外延:郵政與集郵,負有文化教育、宣傳等使命。
集郵是一種個人興趣愛好,屬于業余文化生活范疇,在某種意義上它又是一項事業、一門學問,可以弘揚先進文化、促進精神文明。
集郵干什么?
集郵是一項群眾活動。集郵普及:通過入門常識講座等。
集郵的提高:論壇、郵展、學術交流等形式,相輔相成,形成互補,普及中提高,提高中普及。
怎樣集郵?
集郵屬于文化范疇,集郵通過個人自娛自樂,再到走向社會,有了組織,開展活動,逐步形成集郵文化的氛圍,成為促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構建和諧社會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內容。
集郵過程
識寶:認識郵票,了解內容、歷史、真偽等。
尋寶:購買交換、新郵預訂、競拍郵品等。
鑒寶:欣賞、賞析、點評、鑒定、佳郵評選等獻寶:著書立說、郵文發表、舉辦展覽等。
集郵學術探討內容廣泛標
郵票流通的價值規律,樹立商品經濟觀念,開辟郵票流通市場,怎樣樹立集郵企業的良好形象,穩定郵票發行政策,促進集郵健康發展,集郵的層次性與價值觀,集郵的鑒賞與投資取向,藝術賞析與盛世收藏,寄情方寸,抓好集郵文化建設,集郵踐行與文化自覺,集郵文化融入城市文明等。
集郵需掌握的辯證關系
集郵作為一項文化事業,與其他文化內容都存在共性與個性,普遍性與特殊性。微觀與宏觀,普及與提高,主體與客體,競賽與非競賽等辯證關系。
集郵發展的趨勢與走向
1、多元化趨勢,從傳統集郵向現代集郵、網絡集郵發展;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深刻變化。
2、雅俗共賞,普及與提高并舉,興趣、樂趣、情趣、志趣有不同,與時俱進,適者生存,快樂追求。
3、繼承與創新同在,共性與個性并存;集郵雖是泊來品,中國特色有不同;因人而異,各有選擇與定位。
4、既有奮斗目標,又要符合實際;既有短期計劃,又有長遠規劃;既主觀努力,又適宜客觀環境與氛圍。
作者:劉佳維,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副會長、國家級郵展評審員 。1997年任中華全國集郵聯副秘書長,2002—2003年任亞洲集郵聯執委、國際集郵聯文獻委員會委員,2005年任亞洲集郵聯合會副主席。著有散文集《郵苑內外》、《郵驛情馳》、《郵苑情緣》,綜合《中國集郵人物風采錄》(主編及部分文稿作者)、《首屆中國集郵文藝節紀念專集》(副主編)、《新中國郵票上的文物》(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