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集郵者或者投資者在網上選購郵品的時候,常常有顧慮,總是覺得還是面對面交易穩妥,持有這種想法者以老年人居多。他們都是怕什么,為什么怕呢?
一怕以假亂真。
這種怕是有依據的。高仿品僅憑照片,甚至高清照片也無法分辨真偽。有些商家辨偽能力不足,然后他們便事前聲明“真假自辨,售出不退”。沒有這句還好,有了這句連我這業內人士也猶豫了。商家為出售的商品真偽負責這是互聯網時代的網購規矩,也是競爭的法寶,不知道有些網商為何不重視,甚至棄之?網商的辨偽能力應該是需要提高的。這就像作家的認知水平還不如讀者,何以賺取稿酬呢?郵商的辨偽能力若不強于集郵者,何以賣郵?現在的三輪生肖,四輪猴,郵資封都有贗品出現,若無鑒別能力,做郵商怎能取信于人?
二怕以次充好。
新郵和老票都存在以次充好的情況:新郵存在粘貼撕口版冒充完整版的,四角修復的,折痕的,粘上唾液漬的等等;老票存在藥水漂白的,拼接的,換底的,變造的等等。有三種人在做這些事情:一種是黑心商人賺取不義之財,沒啥說的,就是可恨;一種是為了低價吸引買主,對于貪便宜的買主是很有殺傷力的;一種是業務不精,雖不是故意,但也該指責。
三怕價高宰人。
價高宰人和低價坑人是一樣的。不過現在信息這么通達,價高鮮有人上當,倒是低價質劣的欺騙性更大。最不好辦的是,郵品價格變化無常,所謂的價格標準實在難以界定,這也給維權帶來了麻煩。
四怕投訴無門。
網絡發展到了今天已經十余年,說好的網絡維權遲遲不見出臺,這是短板。
五怕錢物兩空。
錢發去了,商家消失了,這是網絡欺騙的經典事件。
以上五件是網絡交易的弊端,但是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熱衷于網絡購物呢?是因為方便嗎?我以為不僅僅是這一個利,還有更多的利。如果把利的功課做足了,弊端也能大大減少。不信你看:
找到業務精通的網點是很關鍵的。真正懂得郵品真偽和品相鑒定的店商才是所售商品質優的必要條件。實體市場講“貨比三家”,網絡就要講“價比三家”,不是比價格高低,而是比誰的價格符合常規,特殊便宜的不能說沒有,但是質量是否能保證就很難講了。與其貪圖少量低價冒著質量風險,不如直接選擇質量有保證的適中價格。對于投資者來講,獲得收益不是靠購買價格多低,而是得益于選對能夠上漲的品種。
關于投訴的顧慮,我看是投訴無門勝有門。比方說,一家大酒店,衛生條例寫的玲瑯滿目,但竟也有衛生不合格的時候;一個小飯店沒有衛生條例上墻,只是老板自己一家人吃的和賣給顧客的一樣。你說哪家衛生值得信賴呢?同樣,網店能夠代客戶購買的貨源必然是質優的,否則客戶不要,這劣質貨不得歸網店了嗎?所以投訴有門不如店家和客戶利益一致。
為了保證購買到質優價廉的郵品,除了上述,還要注意網店的資質。建設一個工信部備案網店是需要實名和一定資金投入,店主絕不敢做那種拿錢跑路的事情,因為犯不上。至于郵寄安全的概率有多大呢?我從我們網站的實際情況統計,2013年來寄發近萬件,從未丟失,這些郵件大部分是掛號信函、郵政小包、包裹以及順豐快遞,安全性足以算得上不容置疑了。
除此之外,網絡函購還有下列好處是當面交易所不具備的。網絡函購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檢查郵品質量,甚至可以找專家檢查;網絡函購可以相當于置身于國內大郵市購買,省去交通費用;可以大大減少因為個人疏忽而導致藏品瑕疵的幾率。
綜上,正確運用網絡函購才是受益于互聯網+時代的必修課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