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年功夫,文交所遍地開花,大煉鋼鐵式的文交所到底前景如何沒有任何定論。實物市場發展令人堪憂還是無限光明,敢問路在何方?是在腳下還是金光大道。近日,一些名人也都紛紛獻言出謀,看來,郵市真是遇到了前所未有考驗。
俗話講,外行干不了內行的事,拿錢就能做買賣那是改革開放初期,現在是有錢也不能任性。還想利用文交所這個平臺來融資其實是很難的,有的講電子盤價格比實物市場價格還低,散戶被套了,其實,不要拿散戶當成二傻子,現在的散戶聰明得狠,套牢的都是有錢不懂郵市的人,任性就玩,以為進來就能賺錢,今天來,明天就想賺上幾百萬、幾千萬。事實如何,心急吃不到熱豆腐,也可能會被燙傷,我們不是昨天才有郵市,是經歷了幾十年磨練出來的老江湖。
文交所如何辦,我個人認為不宜過多過亂,股市搞了這么多年也就是兩家,我們連郵市規律都沒搞懂就直接進入高級階段,這種拔苗助長的現象是要收斂啦。整合資源,建立機制,研究對策,搞好規劃,拉動市場,捆在一起抓是唯一出路,哪些做文交所的主力都是身經百戰的郵商嗎?未見得,拉起來就跑還有沒有終點,要深思!我不反對文交所,但我堅決不支持哪些不研究市場規律和特點就異想天開的人,提醒一下有好處,應該清醒些啦。股市是與企業效益直接掛鉤,郵市文交所的郵票籌碼能與企業相提并論嗎?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文交所應該怎樣辦?我個人意見還是不要拋開實物市場,沒有源泉的水到底會流多長時間大家最清楚。
實物市場是郵票論價的交易,文交所是抵押郵票貨物的籌碼運作,假如由郵商和投資商合作圍繞市場運作又能如何呢?互動網的電子盤發展到一定程度應該是文交所的雛形,我們為什么要另起爐灶呢?拋開市場搞文交所,特別是在改革調整創新之年,文交所是唯一之路嗎?我們要沉下心來想一下,資金、客戶、運營商、銀行等與文交所的關系,恐怕沒有一家銀行不要利率的貸款或抵押,只有手機轉賬現在開始不收手續費了。第一,把實物商場做大做強,有了人氣可以盤活市場;第二步,發展電子盤業務,走實物與電子盤并舉的路子;第三步,條件成熟時發展文交所,走開模擬化、網絡化的路子。
目前,還是要聯合推動實物市場向前發展,這是不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不能用我們的主觀左右客觀事實,但我們可以認識客觀世界,通過認識來解決客觀存在的東西,讓市場健康發展,讓郵市再創輝煌。實物市場需要誠信,文交所更需要誠信,要用誠信感動投資者,不是靠忽悠誘騙投資者,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只要依法做事,誠信經營,一定會得到回報的,大煉鋼鐵式的文交所要走什么樣的路,我沒有調查,希望我們能夠克服困難,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