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年一度的2016年新郵預定即將開始。不少集郵愛好者通過新郵預定圓了自己的“集郵夢”。這中間,不少都是青少年的小郵迷,在家長、親朋好友、老師、同學的鼓動和引導下,開始集郵旅程。
集郵,集郵,只有收集和使用,才有樂趣可言。一年一度的新郵預定,繳納一百多元錢,年底到郵局領一本嶄新的年冊,回到家放到書柜。明年再預定一本,再領取一本,年復一年,周而復始。這些集郵者,被統稱為“年冊族”。
“年冊族”是集郵活動新常態化下出現的一個新現象,有著合理的因素和土壤環境。不過,在這些省心省力的“年冊族”看來,集郵無非是按時繳納費用,按時預定,按時領取放回家即可。至于欣賞與否,研究與否,完全要看心情好壞了。
“年冊族”沒有費心費力搜尋郵票的艱辛;沒有排隊購買新郵限售的煩惱;沒有網絡、郵市苦苦尋覓心儀郵品的汗水。只要有錢,集郵不過如此,集郵就是經濟實力的支撐,有錢就可以買到任何郵品。
殊不知,“年冊族”們同樣沒有制作首日封全國各地郵友互寄的愉悅,沒有不斷認識新朋友,問寒問暖的郵情;沒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興奮;沒有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激動。
這些,都是“年冊族”無法體驗到的,更無法理解到的。集郵不是經濟實力的大比拼,集郵離不開金錢的支撐,金錢卻不是可以買到所有的郵品,更無法買到郵友之間的郵情、友情、真情。
“年冊族”的存在有著客觀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論。減少“年冊族”,把他們從僵化和固定的預定年冊中解放出來,鼓勵和引導他們積極參加各種郵事活動,身臨其境體驗到集郵的樂趣和艱辛,培養他們正確的郵德,塑造價值觀、人生觀,這才是集郵活動遠遠超越其他社會活動的高附加值所在,也是集郵活動真正的魅力所在。作者: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