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千道一萬,信銷票收藏,離不開集。只有一枚枚、一套套收藏和和搜集,才能最終完成信銷票的收藏。
每個集郵者都有一個夢,這個夢想就是大全套信銷票。信銷票收藏猶如一項浩大的工程,需要收集者長年累月的堅持不懈,才能實現收集的夢想。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八九十年代,是信銷票收集的黃金時代。
那個時候,很少有人收藏新票,絕大多數人都是從信銷票入手,接觸集郵,走進集郵,熱愛集郵,堅持集郵。信銷票是如今四五十歲、六七十歲集郵者揮之不去的記憶。尤其是四五十歲的人來說,信銷票是童年最寶貴的業余生活,是省吃儉用,用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一分錢、五分錢、一角錢的早餐前換來,每一張信銷票的背后都是大有來歷,甚至是有很多動人的故事。
今天,物質生活今非昔比,手機和互聯網讓傳統的信函失去了用武之地。微信、微博、QQ、電子郵件等各種聊天交友工具取代了信函的地位。信銷票在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漸行漸遠,甚至是退出了集郵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鋪天蓋地的新郵,少數曇花一現的亮點猶如閃過郵壇的流星,之后就是不斷淪為打折票的尷尬。
信銷票收藏的主力軍主要是老年人為主,青少年集郵者因為不接觸信函,缺少信銷票收藏渠道,經濟基礎相對于老年集郵者童年狀況同比要好,購買新郵能力要強,預定年冊成為主流,動手能力、動腦意識方面收藏信銷票就差了很多。
很少有人會費心費力去收集不值錢的信銷票,預定一本年冊,年初交錢,年底一拿,書柜中一放,萬事大意。在這些青少年集郵者看來,集郵就是買本年冊,回來放到家里這么簡單。沒有多少樂趣可言,更沒有老年集郵者,父輩、爺輩們當年交換時的樂趣,一枚枚收集時的艱辛。
如今,信銷票宣傳和引導已經進入了誤區,沒有適應集郵新常態。大肆新郵的炒作和制造噱頭,炒新的經濟效應和投機效能的錯誤放大,信銷票收集渠道不暢的反面作用,相互交織導致信銷票收集止步不前,甚至是大踏步后退。
少數堅持收集信銷票的青少年集郵愛好者因為身邊缺少同樣收集信銷票的同學和郵友,缺少交流、交換、購買的渠道,自然而然提不起興趣,如果身邊有集郵的親朋好友,情況還能好一點。倘若父母不集郵,不懂集郵,半途而廢的常有的事情。
因此,要大力發展青少年郵局、校園集郵的作用,擴大和提高信銷票收藏的宣傳力度和扶植力度,鼓勵青少年學生廣交郵友,采取互寄等形式提高信銷票收集的渠道和來源。郵政部門要優先保證供應青少年郵局平價新郵,防止炒新給青少年集郵者帶來的負面沖擊,真正將關心關愛青少年集郵者,振興信銷票收藏關鍵是要切實落在行動上才行。作者: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