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工作之余集郵30年,坦率而言,除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外,到后來隨著鑒賞能力提高,“以郵養郵”,用集郵作為文化投資,居然頗有獲利。根據多年經歷,筆者總結以下四點切身感受。
第一,業余搞集郵要有穩定的收入和生活環境。
這點至關重要,具備這個條件的前提,便是你必須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收入和正常的生活條件。換言之,只有安居樂業才能投身心于集郵。試想,一個經濟收入和生活始終處于不穩定狀態的人,又如何能有財力和精力從事集郵活動呢?這里“生活穩定”、“正常生活環境”是與家庭支持,尤其“老婆大人”的支持密不可分的,有時嘴上不說支持,但在行動上、尤其在資金上沒有為難你甚至支持你,也是必不可少的。集郵,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條件,慎重選擇專題,循序漸進而為之。
第二,要勤于學習和觀察,不斷提高文化知識和鑒別能力。
集郵是一種資金投資,要買進郵品,不懂歷史,不了解郵品文化內涵,不會區別真假偽作,你敢掏錢買東西嗎?尤其是珍罕郵品價值很高,你若沒一點文化知識底蘊,沒有辨別鑒賞能力,即便擁有再多錢財也經不起折騰。所以,一旦涉足集郵就必須靜下心來老老實實學習,向書本學習,向懂行人求教,向市場拜師。
第三,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既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不能恨不得一口吃成個大胖子。集郵實質是知識和文化物質的積累,需要一個長期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的過程,憑一時沖動和心血來潮肯定不會成功,半途而廢的集郵換來的只能是金錢與時間的浪費。業余搞集郵,實際上還是自我加壓,自己給自己出難題,在不少人眼中這是一件“自尋煩惱”的苦差事。所以,集郵很艱辛,要耐得住寂寞,方能使郵品逐步豐富,靠淵博的集郵知識在圈內占有一席之地。
第四,集郵的目的是陶冶性情,培養高尚的情操。
現在一談起集郵,不少人馬上就與賺錢、發財聯想起來,其實這是種誤解。從市場經濟角度講,集郵是一種投資,付出肯定有風險,有人發財,同時也有人為此栽了跟頭,弄得得不償失。業余集郵,時間、精力和資金都非常有限,只能定位在陶冶身心、增長知識、培養高尚情操的范疇,通過業余集郵活動廣交益友,增進友誼和文化知識,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也算是人生得益之筆。作者:楊照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