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版張準確的說法應該叫做“版式二”,俗稱小版張,小版是針對大版而產生的,沒有大版就不存在小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只有一個版式的郵票,哪怕版式規格再小也不能稱其為小版張。
1980年誕生了第一款小版張—中美小版。小版張一誕生就注定其高貴的身份,為何高貴,主要就是發行量稀少所導致的,中美小版只發行了2.7萬版,這個量無論在何時代都可以算是地量了,中美小版價格一直是JT票中的一個高點,除了猴票和大眼妹就數他高。
中美小版之后的20年未見小版張發行,直到2000年的春節小版,這時的小版發行量已經漲到50萬,但這在套票普遍還在兩千多萬的時代也算地量,一上市,春節小版就遭到惡炒,最高達到千元,現在400多元的價格在小版中也屬高的。從新世紀開始,每年都要發行幾種小版,同年發行的神州小版,發行量漲到了98萬,但價格依舊堅挺。2001年的端午節小版發行量漲到了130萬,截至到2002年編年小版共發行8個品種,發行量130-180萬,并且沒有預定,小版的供應一般采取搖號的形式,從預定戶中產生。
進入2003年,小版全面發行,每套郵票都要發行相應的小版,發行量也開始下降,最低的只有40萬,2003年小版平均發行量不到60萬,大部分集中在50-60萬,這個時期的小版開始預定,也是小版品種最多,發行量最少的一個時期。2004年開始小版的種類減少,每種小版的發行量也逐漸增加,較少的量也在60萬以上,有的則高達100萬。2006年開始小版則以100萬起,多的達到150萬。2007年開始130-150萬成為較少發行量,一些重大題材小版的發行量則漲到200-350萬,這樣的發行量一直持續到2012年。2013-2014年小版的發行量較少量已經達到了160-180萬,而較多的量則高達300萬以上,200-240萬也成為一個比較常態的發行量。
由此可見,小版張的發行量變化為:極少—較多—更多—減少—增加—更多,這樣一個過程,2013年開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2015年小版的發行量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首先2013-2014已經漲了不少,盡管2015年小版張的預定名額放開了1萬個,但對發行量不會有什么沖擊。小版張仍舊是市場炒作的主力軍,200萬的發行量對于小版來說不算少,但如果把小版看作一個整體,那還是比套票的量少太多了。當然小版想恢復到2003年那樣百萬以下的時代已然不可能,百萬以下甚至50萬以下的票年年都有發,只不過成為超級短腿,價格更高了。
這就是中國郵市,以炒作量小品種為己任,只要量少,不管什么品種都會賣高價。套票對于老百姓來說就是個福利,預定比較容易,即使不訂也無所謂,因為每年大部分套票是打折的,但近幾年小型張價格漲起來了,全年年票也水漲船高,但如果不要小型張,只買套票的話,價格還是很實惠,起碼打個8折。小版張是郵政的拳頭產品,套票由于龐大的發行量已經做爛了,小版依舊火爆,就是由于預定沒有放開,發行量增加緩慢,沒有達到套票的恐怖發行量。中國郵政也不會貿然大幅度增加小版發行量,如果再把小版做爛了,郵政就少了一個圈錢的利器。利益最大化才是郵政始終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