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郵票受到集郵者的普遍歡迎,但是由于我國在系列郵票發行計劃方面存在不足,致使某些系列郵票的發行存在隨意性,其表現之一是原計劃作為系列郵票發行的,結果只發行了一套就沒有下文了,即系列郵票出現了“有一無二”的情況。
1960年12月10日,我國發行了特44《菊花(第一組)》郵票,至今已過去54年了,仍沒有發行《菊花(第二組)》郵票。1989年9月1日,我國發行了T.141《當代美術作品選(一)》郵票,至今過去25年有余,也未見發行《當代美術作品選(二)》郵票,看來“菊花”和“當代美術作品選”這兩個系列是夭折了。此外,/1也發行了10年,不知道“中國名亭”系列會不會推出下一組?
以上談及的是系列郵票中“顯性”的“有一無二”,通常集郵者也只能看到明顯的系列郵票的此類現象。筆者近日拜讀孫少穎先生的大作《山外集》,方知道系列郵票中還有“隱性”的“有一無二”,并且了解到為什么會出現此類問題,現簡要介紹,以饗讀者。
《系列郵票的薪火相傳》一文中,孫少穎先生在談及T.63《畜牧業——牛》這套郵票時講述:“‘牛’僅是‘畜牧業’郵票的第一組。接下來應是第二組‘馬’:伊犁馬、蒙古馬、河西馬;第三組名‘羊’。”盡管孫先生在2001年曾呼吁“2002年與2003年,恰逢馬年與羊年,不應錯過良機”,但“畜牧業”系列郵票也未能延續。T.63發行于1981年5月5日,已過去33年了,估計此系列不可能再延續。
《“紅樓”郵票,情未了》一文中,孫少穎先生談到:“《紅樓夢》郵票的標題,當時之所以副綴‘金陵十二釵’五字,是標明它僅是第一組,不是《紅樓夢》全部,將來還要發行第二、第三組……我對《紅樓夢》續篇的內容,當年本來也有個籌劃、思考。但未形成文字,也未定出選題和發行續篇的時間表。隨著宋興民局長離休、我的工作變動,也就沒有了下文,沒有變成現實。”在此文中,孫先生還較詳細地介紹了自己對發行“紅樓夢”系列郵票的想法。從這篇文章中可以找到系列郵票“有一無二”的原因,即系列郵票的發行計劃存在問題,雖然相關負責人當時有所計劃,但沒有形成文字的“統籌安排”,故導致系列郵票的發行出現隨意性,致使一些系列郵票夭折,如今“紅樓夢”系列郵票已另起爐灶。
此外,T.51《童話——“咕咚”》、T.59《寓言——刻舟求劍》、T.143《國防建設——火箭騰飛》、2003-5《中國古橋——拱橋》等郵票,從題材及郵票名稱看,當年是否也擬發行系列郵票?據介紹,2003年發行的《中國古橋——拱橋》也是作為系列郵票發行的,2002年,國家郵政局郵票選題咨詢委員會秘書長范云操曾表示:“2003年系列郵票多,計有‘生肖’等9個系列,占全年選題的三分之一多。其中‘木版年畫’、‘中國古代書法’、‘古橋’是2003年推出的三個新系列,占了年度系列郵票總數的三分之一。”《中國古橋——拱橋》郵票已發行了12年,至今未見后續,不知這個系列會不會夭折。?
希望郵票發行主管部門能夠總結經驗,完善系列郵票的發行計劃,杜絕發行系列郵票的“有一無二”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