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傳統節日“小年”。祝大家節日快樂!
在國內,郵票使用范圍被限制在越來越小的范圍里,加快了郵票使用功能消亡的速度,所以有人覺得集郵是夕陽產業。郵政為了挽救逐年萎縮的集郵業務,開始生產縮量郵票,以便最后刺激一下人們對于新郵的投資熱情。文交所也是在郵品投資逐年萎縮下,搞出來的一種醫治病體的“猛藥”。有網友戲言:“猛藥”會把奄奄一息的郵市治死。郵品投資真的已經病入膏肓,無可醫治了么?
本人的觀點:郵票這個特殊商品的投資前景不能以使用功能作為唯一標準。一二三版人民幣取消使用功能后,反而迎來了春天;古時候的文物早已沒有使用價值,但是幾千年來始終興旺。這是因為收藏品的核心價值在于其文物屬性。任何一件收藏品的升值的動力來源于其珍罕性、 特殊性。這就決定了只有老的收藏品才是未來的收藏主流。
有人說:國際上的集郵投資都在萎縮,這是大趨勢!本站認為:中國和國際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情根本不同:一是中國人多,懂中華文化的有15億人,這就決定收藏中國郵票的人數有很大的潛力可挖;二是中國這么多人口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F在GDP能達到7%的國家實體有幾個?這就決定中國郵票升值的速度最快;三是中國經歷了文革,大量的老物件被銷毀。事實證明:在歐美,五六十年代的物件比比皆是,并不值錢,在中國則不同,任何文革前的老物件都是供不應求、存世稀少,這就決定中國的老物件更有收藏價值。郵票更是這樣,中國群眾性的集郵投資是從80年代才興起的,所以說82年之前的郵票價格要比歐美同期郵票更稀少,更有投資收藏價值。
有人說:中國集郵隊伍后繼無人。這確實是令人遺憾的事情,但是歷史發展總是趨于真理的?,F在的集郵管理層重視新郵開發,缺少培養集郵隊伍的有效手段,這都是暫時的。代表中華集郵聯合會數十萬會員的集郵名家已經在媒體開始發出挽救集郵的聲音,這不能不引起高層的關注。隨著黨中央法制理念的推出與深化,集郵行業也會發生質的改變。這種改變一定是按照廣大集郵群眾的意愿,按照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不容置疑的。我們集郵者、投資者應該提前把握這個方向,這個方向肯定不是高價炒作新郵。
綜上,說中國集郵是夕陽產業,是不了解中國國情,不了解集郵的屬性,更不了解收藏行業的規律。來源:畢氏郵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