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第三輪生肖郵票的收官之年,作為收官之作的《乙未年》特種郵票備受集郵愛好者的期待。經過30余年的連續發行,生肖系列特種郵票已經將飽含中華民族智慧與憧憬的生肖文化,和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吉祥福喜的寄托濃縮在這方寸天地間。
第三輪生肖郵票于2004年開始發行。/1成為第三輪生肖郵票的翹楚,在贊嘆其設計精美與構思巧妙時,您可能不知道為了將這枚郵票的美麗“面龐”呈現到廣大集郵愛好者的面前,中國郵政的郵票設計及印制部門付出了超乎尋常的辛苦和汗水。特邀全國集郵協會常務理事劉建輝先生講述自己參與第三輪生肖郵票策劃的始末,讓大家聆聽美麗方寸背后的故事。
重中之重:萬眾矚目的生肖題材郵票
曾有人問我,發行什么題材郵票是最難的?
我的答案是生肖!它是躲不開也繞不過的郵票題材,是既萬眾矚目又見仁見智的選題。在中國,每個生肖屬相都有許多所屬的人,而同時,更不乏心系的人。對于生肖文化每個人的解讀迥異,這必然讓大家對生肖郵票圖案也產生各色各異的憧憬。用眾口難調來形容生肖郵票設計一點也不為過。
1998年10月,我調入國家郵政局郵資票品司任職。是年,正值干支戊寅虎年,郵票印制局王虎鳴的郵票設計方案脫穎而出。王虎鳴師從著名郵票設計家邵柏林,20世紀80年代后期進入郵票印制局后,專門從事郵票設計工作,出道不久就顯示出郵票設計方面的才華,并成為專業郵票設計隊伍中的佼佼者。然而當時,王虎鳴設計的《戊寅年》生肖郵票發行之后,市場反應極其平淡。不僅如此,之后陸續發行的《已卯年》《庚辰年》生肖郵票也反響不大。更令人震驚的是歷年被看好的生肖郵票,接連不斷地進入低面值行列。第二輪生肖郵票起始于1992年,應于2003年收官。1996年至1997年郵票市場的大起大落雖然可以視為拖累生肖郵票的原因之一,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呢?為什么第一輪燃起的生肖熱情到第二輪竟下滑如此之快呢?如何才能重新拾起老百姓對生肖郵票的興趣?問題接踵而來,破題刻不容緩!
2000年,國家郵政局郵資票品司啟動了第三輪生肖郵票的調研與發行準備工作。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從哪兒下手?先投石問路征求集郵愛好者的意見吧,恐怕這是取得真知灼見的捷徑。郵資票品司經研究之后,就在集郵者關注的集郵報刊上,投下了“問路”石子。2001年4月,經過幾個月的征集,一大批意見和建議匯總到了郵資票品司發行處。
從一封封來信中,我們捕捉到了集郵者對第二輪生肖郵票不太熱衷的蛛絲馬跡。這其中,一部分集郵者流露了對第一輪生肖每套只發行一枚的留戀,而第二輪生肖一套兩枚(一枚常用面值,一枚高面值)的發行方式,使相當一批集郵者對整版郵票價格望而生畏,從而放棄了購買整版生肖郵票的打算,轉而訂購單套或四方聯,這就使得以不變應萬變的郵票發行量,悄悄發生了變化。
供求的平衡被供大于求打破。郵票市場的“冬天”也來臨了。調研工作的深入,讓我們發現了工作中的問題,也使我們在第三輪生肖郵票的發行工作上找到了努力方向。
博采眾長:只為向集郵者交出滿意答卷
第三輪生肖設計約稿方面工作如何開始?此時應該聽聽專家的意見。我想到了一個人,一個真正的郵票設計大家邵柏林先生。邵老自幼喜歡美術,1953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從張仃、張光宇等著名藝術家,畢業后,專門從事郵票設計工作。《庚申年》《西周青銅器》《故宮博物院60周年》等一批郵票精品都出自邵柏林之手。1985年,他被郵電部任命為郵票發行局總設計師。在他任職的幾年里,中國郵票的總體藝術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從而使郵票設計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步入了高峰。幾十年的風雨坎坷并沒有改變他摯愛郵票的初衷,退休后他依舊關心我國郵票的設計走向。面對第三輪郵票設計這個棘手的難題,邵老有資歷也有能力為我們提出寶貴的指導意見。
當我與他見面談論起第三輪生肖郵票的設計話題時,邵老便把他所設想的新一輪生肖郵票設計思路向我娓娓道來,原來邵老對此事早就有所惦念,并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設計思路。面對邵老的精心構思,我喜出望外。在談論中他也提出,生肖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世界各國紛紛發行生肖郵票之時,來自生肖文化祖籍的中國生肖郵票,其設計要求應該更嚴,水平應該更高。要設計出高水平的作品,必須有高水平的設計家來參與。只有頂尖的設計家,才能拿出頂尖的郵票設計稿。隨即他便列出了一個當代優秀平面設計家的名單,其中,世界婦女大會和申奧標志的設計者陳紹華、著名平面設計家呂勝中等赫然在列。同時他還建議,成立一個專家組,由德高望重的美術家、優秀平面設計家、票品司及印制局的相關人員等組成,共同研究、把關、推進。后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保證第三輪生肖郵票能出彩的關鍵。
邵老的這份名單讓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可是,這份名單上面的人個個都是大專家、大藝術家,人人也都是“忙”家啊!他們能為一枚小小的郵票趕場嗎?“我會一家家地去請,這點面子他們還是會給的。”邵老看出了我的疑慮,說出了這句讓我至今難忘的話。先生的韌勁在行內是出了名的。但是,他畢竟是小70歲的人了,仍為中國郵票這么奔走,著實令人感動。我一再囑咐,您出門辦事,一定要小心。幾周后,邵老打來電話,不無激動地說:“都同意,都同意了!”興奮之余我知道,這兩句話里飽含了邵老多少辛苦啊!
2002年3月底,我向時任國家郵政局局長劉立清匯報了第三輪生肖郵票的策劃方案,并就專家組的組成人選提出了建議,劉立清原則同意有關方案和建議,希望票品司抓緊第三輪生肖郵票的前期準備工作,設計圖稿出來后,要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博采眾長,向廣大集郵者和消費者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2002年4月,郵資票品司正式下達了成立“第三輪生肖郵票專家組”的意見,由專家組具體指導第三輪生肖郵票的策劃和設計。具體組建和日常工作由郵票印制局負責。專家組的成員為:袁運甫(國家郵政局郵票圖稿評審委員會副主任、清華美院教授),邵柏林(國家郵政局郵票選題咨詢委員會委員),杜大愷(國家郵政局郵票圖稿評審委員會委員、清華美院教授),呂勝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民間藝術專家),呂敬人(著名書籍裝幀、平面設計專家),陳紹華(著名平面設計專家),以及陳文騏,趙玉華,韓淑敏,王虎鳴,鄭復康等。
錘煉出新:明確思路 統一意見 細心修改鑄完美
2002年5月16日,第三輪生肖郵票專家組在郵票印制局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會議詳細分析了前兩輪生肖郵票在設計、印制等方面的得與失,著重就第三輪生肖郵票組稿的總體思路及組稿方式進行了深入、詳盡的討論。經過整整一天的會議,第三輪生肖郵票的總體思路已經清晰。會議達成了如下共識:
1.生肖文化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相當廣泛的影響,中國作為生肖文化的發源地,生肖郵票的設計必須爭取最優。
2.第三輪生肖郵票每套出一枚,繼續沿用雕刻版印刷的方式。
3.建議第三輪生肖郵票的票形改為四方形。方形比較大氣靈活,形式新穎,適合設計表現。規格可在30毫米至40毫米之間。
4.第三輪生肖郵票的設計語言應以現代設計來詮釋傳統藝術精髓。風格要在統一中求變,并保留充分的創作空間。
5.生肖郵票的設計,關鍵在造型,造型一定要生動,要美。生肖不等于動物,生肖是吉祥物,是人格化了的動物形象。
6.考慮到距離第三輪生肖郵票的發行時間已近,以及社會發展變化等因素,不宜一次設計出12年的圖稿,可將設計分段進行,第一階段首先安排“猴”“雞”“狗”的設計工作。
根據第三輪生肖郵票專家組的研究和推薦,確定了5位參加第一階段郵票設計的藝術家,分別是:呂敬人、魏小明、陳紹華、呂勝中、韓濟平。這些在平面設計舞臺上叱咤風云的人物,共同打造第三輪生肖郵票,一定會讓集郵者和萬千生肖郵票集藏愛好者得到驚喜。
2002年7月11日下午,在邵柏林先生的主持下,召開了第二次生肖郵票的專家組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對5名設計家提交的作品進行評議。邵老提前打來電話,希望我能參加,對于生肖郵票設計進展高度關注的我,那份期待和沖動就別提了。我如約列席了會議。外約的5位設計家都帶來了自己的作品,并分別就作品作了介紹。與會的專家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充分的討論,還就每一位設計家的作品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當然,這些作品還只是藝術家們趕在專家組會議之前的倉促之作,但稿件中跳動的時尚、亮麗的元素,讓我對未來的成品稿件充滿了期待。
2002年8月16日,國家郵政局郵票圖稿評議委員會召開了第十一次會議,專門就第三輪生肖郵票的設計稿進行評議。我作為郵票評議委員會的副主任,看到這些藝術家們經過反復修改后提交的作品,感到距離可以作為郵票使用的圖稿已經不遠了。
郵票評議委員會的專家,個個都是我國當代最富盛名的藝術家,他們中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全國政協常委靳尚誼,清華美院教授、著名美術家、美術理論家袁運甫,清華美院教授、著名美術家杜大愷、譚平,中國美院教授、著名美術家徐啟雄、吳山明等。對5位藝術家們創作的圖稿,會議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一致認為,第三輪生肖郵票的圖稿,給人眼前一亮和煥然一新的感覺,部分圖稿非常精彩。特別是“猴”和“雞”,從造型到圖案色彩更勝一籌。評委會建議,鑒于兩幅圖稿為兩位藝術家設計,郵票的底色和整體設計形式如何把握,請專家組進一步研究。根據郵票圖稿評議委員會的意見和建議,經郵票圖稿編輯部和邵柏林先生共同研究,為了保持第三輪生肖郵票整體風格,同時有別于前兩輪生肖郵票,提出了兩點極為關鍵的意見:
1.第三輪生肖郵票均采用白底色;
2.在郵票上加干支年號,如:甲申年、乙酉年等。
評委會所推薦的兩幅郵票圖稿,分別是陳紹華設計的“猴”和呂勝中設計的“雞”。陳紹華的設計特點是,以現代設計的語言,簡潔、明快的圖形基本型(圓形),配以單純的色彩從而讓人獲得視覺上的愉悅;強調生肖形象的擬人化,清新、生動、喜氣,貼近百姓,貼近生活。呂勝中的設計特點是,以生肖相配的“干支”文字為主體,從中以借形、疊形、幻形、擬形等傳統文字處理手法,表現出生肖的動物形象。文字與圖形相結合,在深挖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借助現代設計手段來表現生肖文化。圖稿在他們手里,還在推敲,還在琢磨,還在完善,要讓三第輪生肖郵票的開山之作成為真正的精品。
精益求精:突破定式 多方論證 不留遺憾造精品
人在做事時容易陷入一種定式,這時往往需要別人的一個提示,方能大徹大悟!在鏖戰畫稿幾個月后,設計師們的思維變得有些“木訥”。明知某個細節有缺陷,卻感覺全無。
在《甲申年》設計上,邵柏林的一個點撥,令陳紹華茅塞頓開。頓時“甲申猴”距掛帥升帳,只差一步了。《己酉年》的設計者呂勝中是個才華橫溢的民間藝術家,對生肖文化有獨到的見解,我們可以從第一輪生肖“蛇”票認識呂勝中的藝術世界。蛇是生肖中最難設計的動物,如何讓生肖蛇變得可愛、變得吉祥,當年曾令郵票發行局好一陣糾結。而呂勝中設計的“靈蛇獻瑞”,使人們心中厭惡、恐懼的動物,瞬間變得溫順、可愛與吉祥,不能不說這是他裝飾藝術的實力。而此次,呂勝中設計的“乙酉雞”,在幾十個大師們設計的方案中脫穎而出,但專家組和邵柏林還是覺得“雞”的尾巴裝飾還能更精彩,但呂勝中卻堅持不做修改。對郵票藝術摯愛于心的邵柏林,不忍心這個優秀的圖稿哪怕有一絲的缺憾。
“建輝,我想去呂勝中的家里,再和他爭取一下修改的事!” “我陪您去!共同做做工作。”我被邵老的執著和真誠感動了,便與邵老一同前去。呂勝中的家在通州,當天下午,我陪邵老匆匆趕到了數十里外的呂勝中家。這令呂勝中十分感動,整整一個下午的討論讓呂勝中欣然接受了修改建議,我與邵老也滿意而歸。
2002年底,郵資票品司向國家郵政局黨組匯報了第三輪生肖郵票的策劃和“猴”“雞”“狗”3枚郵票的設計情況。國家郵政局黨組對郵資票品司所做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在即將召開的全國郵政局局長會議上,也聽聽局長們的意見。
2003年元旦剛過,全國郵政局長會議在湖北武漢如期召開。開幕的當晚,劉立清局長親自主持會議,聽取對第三輪生肖郵票圖稿的意見。會上,我介紹了第三輪生肖郵票整個的策劃過程,并對5位藝術家創作的圖稿(包括郵票評議委員會推薦的方案和未推薦的方案)一一作了詳細說明。各省局局長在討論后,進行了無記名投票,將自己最中意的圖稿方案填到選票上。當選票匯攏到手中時,我們非常驚喜的是他們意見一致,陳紹華的“甲申猴”和呂勝中的“乙酉雞”成為最中意的方案。
2002年12月,遠在蘇州的生肖郵票研究會會長周治華,接到了一個來自北京的電話。打來電話的是國家郵政局郵資票品司發行處趙玉華副處長,詢問周會長能否在生肖郵票研究會召開的會議上,征求一下對第三輪生肖郵票圖稿的意見。生肖郵票研究會是中國民間頗有影響的集郵社團,在生肖郵票研究會上征求有關生肖郵票圖稿的意見,無疑是最佳選擇。巧合的是,2003年1月5日,生肖研究會正準備在廣州召開研討會。趙玉華攜帶著5位藝術家的圖稿飛赴廣州。周治華會長召集廣州生肖郵票分會的會員為他們最中意的圖稿投了票。無獨有偶,這兩幅圖稿也成為“草根”集郵者的最愛。
“甲申猴”的郵票圖稿確定后,郵票印制局立即啟動工藝研究。就在這時,突然發現已有的郵票專用紙,對“猴”的一些色彩還原不理想。怎么辦?是倉促上馬,湊合印?還是改弦更張,另做打算?郵票印制局決定,做精品,不湊合!隨即,郵票印制局派出技術人員專程趕赴上海,與生產專用紙廠的廠家研究,按照技術指標的要求,專門為這次生肖郵票印制了專門的紙張。這在我國郵票印制歷史上還是頭一次。此外,為了增加新一輪生肖郵票的防偽功能,在印制上還采用了加密的熒光防偽異形齒孔。
2004年1月5日,甲申年“猴”票如期發行。郵票一經面世,其新穎的畫面、亮麗的色彩、時尚的造型,攪動了市場的一池春水。十年過去了,甲申“猴”不僅獲得了收藏者的好評,也成為第三輪生肖郵票的“標桿”。
從2004年至今,第三輪生肖郵票的發行已接近尾聲,我以為,甲申“猴”和乙酉“雞”仍是這一輪生肖郵票的經典。經典的形成,非一人之所能。它背后凝聚了藝術家與支撐團隊對郵票這一特殊藝術的摯愛、智慧與追求。作者:劉建輝
相關鏈接
1980年,中國郵政首次發行T46《庚申年》特種郵票,這張郵票由書畫藝術大師黃永玉先生創作原畫,郵票設計大師邵柏林先生擔綱設計,姜偉杰先生雕刻。自此之后,中國郵政每年均發行一枚生肖特種郵票,每一輪生肖郵票均由生肖猴起到生肖羊止。在發行期間,集郵總公司也曾討論過是否要在“鼠年”發行下一輪生肖郵票,但大多集郵者的回復意見是“不要空,不要等,別斷檔”。國家郵政局采納了集郵者的意見,所以至今生肖郵票的發行還是沿用由生肖猴起到生肖羊止的發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