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八大四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文化領域都在認真學習總書記的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以下簡稱“講話”)。“講話”提出了“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
文藝并不是狹義的文學和影視,而是廣泛的中國文化藝術。集郵文化活動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一員,多年來為宣傳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集郵文化活動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了方向,那么就沒有生命力。
作為管理層,應當引領本行業在經濟大潮中堅定正確的方向。這個方向不僅僅是政治方向,還有精神文明方向,不能因為物質文明而忽視。若對于人為控制新郵貨源投放,刺激投機的行為不加以限制,那么只能導致投機盛行,進而迷失了集郵文化的本質。管理層制定的“總量控制,適度不足”的政策已經不再適合今天的現實。
2015年的新郵大小版預定開始了變革--搖號,這是管理層貫徹“講話”的一個信號,意味著控制貨源有所松動。不過局限于小版票發行量的稀少,僅僅是一少部分集郵者可以享有這個權利,對于廣大集郵者來說還是未能實現。
新郵為什么不能公開、平價、充分供應呢?我想還是管理層的思維慣性所致。大概擔心敞開供應將會使得集郵受冷。其實這種擔憂是多余的。今年的生肖馬郵票就是敞開供應了,事實證明并沒有打折,反倒是很多未敞開供應的郵票打折了、變臭了。這是因為,不敞開供應導致了新郵有冷有熱,熱點品種高于面值數十倍、上百倍,市場上必然會出現冷熱搭配銷售現象,自然會出現部分郵票深幅打折的冷遇。這就會出現了熱門品種望高興嘆,冷門品種無人問津,最終導致集郵行業失去生命力。
正確的做法是:新郵要敞開出售,按照市場需求制定發行量,郵票怎么會打折呢?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市場投資需求盡管會有很大起伏,那都是因為郵票投放不充分所致,只要敞開供應,投機之風自然會消除。沒有了投機之風是不是郵票就會遇冷呢?不是。只要管理層能夠做到過期銷毀或者停止出售,將郵票的價格交由市場調節,那么集郵者和投資者就會自覺離開新郵炒作,更多的群體有機會加入集郵隊伍,就會形成研究之風,何憂集郵文化迷失方向呢?來源:畢氏郵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