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師范大學看望老師和同學們時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簡短有力的話語,寄托了總書記對復興傳統文化的希冀。
傳統文化和民族經典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熱點。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很多都在我國郵票中得到集中體現。小郵票見證中華大歷史,方寸間包羅文化萬象。我國郵票在傳承文化方面獨樹一幟,為生動闡述傳統文化經典發揮了獨特作用,從未“去中國化”。
早在1878年,大清郵政發行的中國第一枚郵票——/1》到《宋詞》……文學名著系列、古代繪畫名作系列、傳統文化節日系列、文化古跡和景觀系列,等等,我國郵票一直注重表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芍^是新瓶裝舊酒,歷史之厚重流傳萬世,文化之大美歷久彌香。
能發揮如此作用,正是因為郵票不僅享有“國家名片”的美譽,還是一部海納百川的“百科全書”。郵票不僅是郵資憑證,負載郵政使命,還具有宣傳教育、傳播知識的作用,可以彰顯一個國家的文化,尤其是以悠久歷史傳統為根基的民族文化。
可以看到,一枚枚精美郵票的背后,蘊含著深厚的文、史、哲精髓,是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生活方式、道德規范、審美情操的集中反映。我們能深刻體會到古代先賢矢志不渝傳承的“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等一系列道德理念、自然觀念、生活態度。這些道德標準和價值體系正是源自中華民族內心深處、向前發展的內生動力,也是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深厚歷史文化根基。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前進的力量,于方寸間打下文化的烙印,細細品味郵票,讀懂郵票背后蘊含的深意,體會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把經典嵌入腦子里、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捷徑,對復興傳統文化也必然起到重要作用。
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郵票,得到了認同、重視與喜愛,在廣泛的范圍內產生了影響,這是郵票的光榮,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光榮,有利于集郵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如何在傳承中進行創新,應該成為今后研究分析的重點方向,著力通過郵票對傳統文化內涵進行深度發掘,創造出更多文化價值,這對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