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郵票的崛起,讓不少投資者感悟到郵市“老票”的活力。作為沉淀性良好的板塊,其快速增長期遠未結束,后市發展前景依然廣闊。
2009年前10個月內,郵市出現了讓人驚詫的表現,在市場上出足風頭10余年的新郵居然連連遭遇滑鐵盧式的下跌,尤其是“十一”長假前那一幕新郵跳水的表現,令不少投資者心驚膽戰,有些“莊控”品種在短短一周內即呈現價格被腰斬的表現,如“奧運會徽和吉祥物”不干膠小版張即從75元直線下挫到35元,“甲申猴”小版張更是在3天之內由75元暴跌至20元。表面看,莊家因資金問題而逃之夭夭,自然令所操控的郵票價格呈現自由落體現象,但實質上隨著大量投資者對新郵炒作興趣索然,導致了新郵炒投機不斷降溫,也就釀成了炒新莊家難以為繼的敗局。
與此同時,JT郵票的不斷穩健上揚,卻讓不少市場人士看到了新希望。上半年JT早中期小型張的走強,就宣告了郵市熱點的悄然轉移,而進入7月份之后,盡管JT小型張出現了高位調整的局面,但編號郵票的崛起,卻讓不少投資者感悟到郵市“老票”的活力。由于編號郵票在新中國郵票發行中的地位較為特殊,因此這次價格回升自然引起了大量市場人士的格外關注。
曾經的郵市“黑馬”
為什么編號郵票價格上揚會受到市場的重視呢?這是因為編號郵票是原郵電部于1970~1974年期間發行的紀特郵票,實行不按套的連續編號方式,這一編號方式扭轉了“文”字郵票不編號的“錯誤”,重新恢復了“紀”字郵票和“特”字郵票右下角括號內的連續編號,因此被集郵者稱為“編號郵票”。整部編號郵票共21套95枚,屬于“文革”后期發行的郵票。雖然這些郵票同樣具有“文”字郵票的烙印,但與“文”字郵票突出政治,畫面為“紅海洋”一片的特征有著較大不同。
編號郵票價格在上世紀整個80年代表現平平,不少郵票市價還不及JT早期郵票。其主要原因一是各地集郵公司存貨量較大,制約價格上升;二是設計圖案政治化色彩較濃,構圖和題材不如JT郵票好,影響集藏者購買興趣;三是個別幾套郵票因政治原因,在集郵公司內紛紛停售,導致集郵者無法收集齊全而影響收藏購買力,因此價格出現了偏低現象。但隨著上世紀80年代集郵人數的劇增以及政治禁錮的消除,收集編號郵票的集郵者大幅增加,過去供過于求的狀況逐漸轉變為供不應求,市價也于上世紀80年代末呈現上揚勢頭。上世紀90年代是編號郵票價格回歸的主要時期,全套編號郵票1992年的價格僅300元,但1994年底已觸及千元大關,1997年4月份開始市價突飛猛進,5月6日價格突破萬元大關,6月初整部編號郵票成交價高達12000元。在1992年至1997年的5年間,編號郵票從300元升至12000元,絕對升幅高達39倍,年平均漲幅竟達780%,這是此段時間里絕大多數郵品所無法攀比的,即使已進入高速增長期的“文”字郵票也自嘆弗如。因此,將編號郵票譽為上世紀90年代郵市中的真正“黑馬”是名副其實的,主升期的表現一覽無余。
近期價格走勢趨強
當然,過快的上漲也令編號郵票從1997年7月份之后出現大幅下挫,到2005年12月,編號郵票價格已下滑至3000元附近,跌幅高達75%。不過從2003年開始其價格再度回升,而2009年的回升幅度明顯加快,整部價格已從年初的5500元攀升到目前的8400元附近,漲幅為53%。尤其是一些低價品種的升幅十分驚人,創出了歷史的新高價位。到10月中旬為止,“嚴懲入侵之敵”價格攀升到11元,一個月的升幅達130%,乒乓球系列中的“亞非(俗稱‘乒一’)”、“亞洲(俗稱‘乒二’)”和“亞非拉(俗稱‘乒三’)”套票分別揚升到390元、190元和130元,“王進喜”郵票也走高到120元,而“廣交會”郵票揚升至60元附近,作為本次編號郵票領漲的“白毛女”和“紅旗渠”套票更是大踏步攀升到410元和240元,比年初的75元和50元分別上揚了4.5倍和3.8倍,而“中國婦女”、“兒童歌舞”、“赤腳醫生”和“出土文物”套票也分別上漲至110元、90元、120元和140元。從價格對比看,編號郵票中的低價品種呈全面走強之態,且絕大多數品種價格已創歷史新高,這無疑是“老票”走強的又一個明確信號。
編號郵票近年來的價格走勢,明白無誤地告訴投資者,作為沉淀性良好的板塊,其快速增長期遠未結束,后市發展前景依然廣闊,不排除成為“‘文’字第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