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郵票是國家的名片”這一名言,但多數是從郵票的選題內容反映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民族風俗、建筑風光、動植物等方面來理解。這次上海集郵節,遇到著名郵票雕刻家和郵票設計家呼振源先生,在座談中他對這句名言有一個新層次的理解,“郵票是國家的名片還反映在郵票的設計和印刷水平上,一枚郵票的制版技術、印刷技術、油墨的技術質量、郵票紙張的質量等等,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一個反映。”
呼振源先生此言是有感而發。在談到雕刻版的印刷技術時,提到了影雕套印的T67《廬山風景》第2枚“含鄱口”,這是一枚多色彩雕刻版的郵票,我回家用高倍放大鏡一看,果然如此,近處山的雕刻版線條是黑色的,而遠處山的雕刻版線條是藍色的,這就是一種高印刷技術!
又如我國第一套和外國聯合發行的郵票J166《白求恩誕生一百周年》,雙方都進行設計,結果都采用了我國畫家劉向平的設計稿和我國雕刻的版子印刷,但加拿大方在采用的紙張上和印刷的水平上比我國印的郵票高了一籌。
這次我收到加拿大郵人寄來的“龍”年封,一看郵票的印刷水平,令人感嘆,不但票幅大紙張厚實考究,而且是用凹凸彩印版技術印制而成的!這也是國家綜合實力在郵票印制上的反映。
有些郵票,用不同的版別印刷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如1999年發行《漢畫像石》,原本設計想用雕刻版,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如愿,用了膠版,結果不太受集郵者的歡迎。
這使我想到,郵票的印刷水平是多么的重要,一枚印刷上乘的郵票不但令集郵者愛不釋手,而且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印刷水平,這里包含了從設計、制版、紙張、油墨、工藝,以及印刷管理等一系列的水平,這也是郵票所代表的一枚“國家的名片”。(摘自《新民晚報》)
郵票設計家呼振源簡介
呼振源,祖籍山東蓬萊。1954年出生于北京。1975年始從事郵票雕刻、設計工作。雕刻郵票30套,設計郵票10套。《朱德同志誕生一百周年》郵票獲得最佳郵票獎。《白求恩誕生一百周年》郵票雕刻原版在中外競選中被加拿大政府選用。曾為外國設計郵票、郵品。美術作品八次入選各種美展。有的作品被國內外收藏家收藏,現任國家郵政局郵票印制局工藝美術師。
呼振源先生是個同時以手中的畫筆和刻刀進行郵票創作的人,這套“兩手都硬”的功夫使他在郵票創作中更加游 刃有余。尤其是郵票刻版的雕刻工作,更被稱作“提高郵票檔次的絕活”,這種運用刻刀在鋼版上雕刻與郵票比例為1:1的鋼模的二度創作,要取得較高的合格 率,確實是件非常不易的事兒,呼振源卻一直樂此不疲,持之以恒地拼搏著。在他做滿的一輪中國生肖郵票中,他一個人獨自完成雕刻任務的就占7套之多,而最為 令他感到興奮的是1997—1《丁丑年》的牛票,因為這套郵票的設計方案是在強手如林的5套方案競爭中最后選定他的。獲勝后的呼振源并未沾沾自喜,而是精 益求精,充分發揮自己的雕刻優勢,設計、雕刻一身兼,使這套牛票成為了中國生肖票中的佳作。
作為一個設計“國家名片”的特殊名人,作為一個永遠走在時間前面的先行者,呼振源先生任重而道遠,中國2000萬集郵大軍在關注著他,世界郵壇也在關注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