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定于2014年9月13日發行《長江》特種郵票1套9枚。詳情如下:
志號:2014-20
圖 序 圖 名 面 值
(9-1)T 大江東去 1.20元
(9-2)T 山水重慶 1.20元
(9-3)T 三峽奇觀 1.20元
(9-4)T 楚湘臨江 1.20元
(9-5)T 廬山水韻 1.20元
(9-6)T 黃山獨秀 1.20元
(9-7)T 金陵春曉 1.50元
(9-8)T 江畔水鄉 1.50元
(9-9)T 東流入海 3元
郵票規格:60×30毫米
齒孔度數:13.5×13度
整張枚數:版式一 9枚(1套)、長卷版 9枚(1套)
整張規格:版式一 220×120毫米 、長卷版 570×65毫米
版 別:影寫版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設 計 者:袁運甫、袁加
責任編輯:王靜
印 制 廠:北京郵票廠
長江干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干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數百條支流延伸至貴州、甘肅、陜西、河南、廣西、浙江、福建8個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總計19個省級行政區。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5。是中國和亞洲的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發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最終于上海匯入東海。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京杭大運河匯入長江。
長江流域北以巴顏喀拉山、西傾山、岷山、秦嶺、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淮陽丘陵等與黃河和淮河流域為界,南以橫斷山脈的云嶺、大理雞足山、滇中東兩向山嶺、烏蒙山、苗嶺、南嶺等與瀾滄江、元江(紅河)和珠江流域為界,東南以武夷山、石耳山、黃山、天目山等與閩浙水系為界,長江源頭地區的北部以昆侖山與柴達木盆地內陸水系為界,西部以可可西里山、烏蘭烏拉山、祖爾肯烏拉山、尕恰迪如崗雪山群與藏北羌塘內陸水系為界,南部以唐古拉山與怒江流域為界,長江三角洲北部,地形平坦,水網密布,與淮河流域難以分界,通常以通揚運河附近的江都至拼茶公路為界;長江三角洲南部以杭嘉湖平原南側丘陵與錢塘江流域為界。(因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從某種意義說,淮河也是長江的一條支流,如加上淮河流域,長江流域的面積則接近200萬平方公里。)
長江全長習慣性地稱為6300公里。長江干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長3464公里。宜賓至宜昌河段習稱川江,長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為中游,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湖口以下為下游,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
江源之爭對長江之長度計算發生實質性變化。對江河源頭、山峰高度的測量,必須是國務院授權發布的,才是法定數據。而之所以這么多年對長江之源有諸多爭議,是因為國務院從來沒有授權任何部門發布一個法定的數據,無論是長江、黃河還是瀾滄江,都沒有一個法定的源頭,所以各個部門都以自己的數據為準,爭議頗多。 1978年1月13日,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宣布長江的源頭為格拉丹東西南側的沱沱河,1985年,香港探險家黃效文又將源頭確定到了當曲上游多朝能加色格拉山峰附近。
2001年,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在專家劉少創主持下,利用衛星遙感影像測量計算,測量結果精確到了小數點后。測出長江長度6211.31公里。其課題小組利用近40幅覆蓋長江干流的衛星影像,衛星影像是由美國地球資源衛星拍攝,分辨率達到30米。計算方式以沿河道的中心線,對長江正向量測了三遍,又反向量測了三遍,經計算機多次運算和幾何糾正后得出結果。這次研究,以當曲作為長江源頭測算的,具體為當曲源頭位置東經94度35分54秒,北緯32度43分54秒,海拔5042米算起。
2008年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劉少創等參加的三江源考察隊發現,長江的源頭被確定為青海省當曲上游的當曲,從這里算起,長江的長度為6236千米,居世界第三,僅次于尼羅河與亞馬遜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