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是國家名片,顯然要有好的選題、新穎的設計、精致的印制,但是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出錯。盡管郵票發行主管部門做出了諸多的努力,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出錯的郵票時有出現。如何避免郵票出錯?提前公布郵票圖稿能夠有效地減少,甚至避免郵票出錯,讓廣大集郵者把好郵票設計的最后一道關口。
由于集郵者人數眾多,他們涉及各行各業、各學科各領域,特別是集郵者樂于較真、精于觀察,事實證明集郵者能夠把好避免郵票設計失誤的最后一道關。如特25的第3圖“紅色衛星環繞全世界”,郵票圖案展現了三顆人造衛星環繞地球的軌道。據《中國郵票史》(第七卷)記述,因畫面表現了衛星造型和軌道等,設計者曾向北京天文館、中華全國科普協會和中國科學院反復求教并修改。 1958年8月18日,郵票發行局向印刷廠訂印特25。此后,郵電部舉辦一個展覽會,展出了特25的三幅郵票圖稿。8月21日,郵票發行局收到一位觀眾的來信,信中指出特25的第3圖郵票圖案中衛星軌道有原則性錯誤。8月29日,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召集專門會議,討論該枚郵票圖案的問題。與會專家認為,“如嚴格地從科學觀點及蘇聯發射人造衛星的實際情況予以審核”,這一圖案有缺點。但也有意見認為“郵票圖案不同于科學論文插圖,作為象征性的表現,這一圖案也未嘗不可采用”。中國科學院黨組的最后結論是:“應由科學家將原圖案作認真修正后再印發?!庇谑?,孫傳哲根據地球物理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和草圖,重新設計郵票圖案。原已雕刻完成的印版作廢,重新雕刻制版。(P243)特25郵票圖稿因為提前展示而避免了設計失誤,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盡管郵票發行部門特別認真對待郵票設計工作,郵票圖稿又經過非常嚴格的審核,但仍有必要提前公布郵票設計圖稿,讓廣大集郵者把好最后一關。
反面的教訓也證明集郵者有能力把好郵票設計關,如紀107《第一國際成立一百周年》紀念郵票錯用“圣馬丁教堂”之事。其實該郵票的設計也是十分慎重的,據《中國郵票史》(第七卷)記述:“郵票選取了第一國際當時開會的地點圣馬丁堂為圖案中的一部分,為慎重起見,郵票發行局曾將設計參考用的圣馬丁堂照片送外交部西歐司審核,在收到‘審核無誤’的回函后報中宣部批準發行。發行后不到一星期收到群眾來信,指出:‘郵票上所畫的是圣馬丁教堂,被稱為圣馬丁堂的建筑物原是一所戲院,早就被拆掉了?!涏]票發行局查核,所畫建筑物的確有誤。”(P439-440)
可喜的是我國郵票發行主管部門已認識到提前公布郵票圖稿的重要性,2003年國家郵政局郵資票品管理司司長劉建輝曾說過:“預先公布郵票圖稿的目的一是給預訂下一年度新郵的用戶一個形象的介紹,以免‘盲人摸象’。這種提前公布圖稿的作法也是不少國家新郵預訂服務的經驗。二是通過公布未發行郵票的圖稿,幫助郵票發行部門再把把‘關’。防止在畫面和文字方面出現不應有的閃失。”劉司長還說,當發行部門看到《中國集郵報》刊出的讀者對2003年圖稿的評論:“中國古代書法郵票已經進入圖稿整理階段,雖然時間很緊,但只要能來得及,一定要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讓圖稿及版式設計得更精彩。”根據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經過慎重考慮和論證,發行部門又安排對原先的圖稿加以修改,并重新組織評審委員進行審查,以保證國家名片的權威性,也保證修改后的郵票畫面更精美、信息更準確。
遺憾的是提前公布郵票圖稿的問題至今仍做得不夠,特別是2014年的紀特郵票發行計劃出的過晚,希望郵票發行部門提早制定紀特郵票發行計劃,爭取提前半年左右公布郵票設計圖稿,以保證集郵者“能來得及”把好最后一關。來源:中國集郵報 2014年第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