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郵行情持續走低,炒作的目標也發生了變化。研究這個變化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郵市的未來動態。
前幾年,新郵炒作的目的是為了高價出貨,現在行情不好,繼續炒高難度加大,繼而炒作新郵的目標發生了變化。據筆者猜測,很可能是將炒高的新郵和庫存積壓的貨源搭配出售。
公布了“十八大”評選張發行量不是偶然。2013年的新郵庫存積壓較多,為了能夠及時低于面值拋向市場,必須要和一個高價新郵搭配,這樣才能不違反低于面值出售郵票的規定。這個高價新郵非十八大評選張莫屬。由于其發行量僅為8萬枚,截留主力正在利用市場貨少的時機,高價收購和對敲。截留主力利用支配地位,壟斷性地炒作使得該張從去年7月份120元漲到現在240元以上,竟然高于面值40倍!可以搭配上百倍的打折郵票貨源不低于面值出庫,可見炒高“十八大”評選張的意義是多么重大!
炒作十八大評選張會對市場帶來什么影響呢?很明顯,將會有更多的打折票流入市場。同時市場資金被圈走,所有的新郵都將面臨下跌的壓力。從1991年開始,每次郵市盛極而衰均是這種搭配使然,歷史上的新郵深幅打折也是這種搭配使然。各方為了解決打折票頑疾,出了不少建議,但是沒有一個敢于觸及到利益集團,這也是打折票肆虐郵市二十年的原因。
截留主力雇傭的偽“專家”肯定會說:投資者要抓住十八大評選張從120元漲到240元的機會。其實這是一個騙局。如果收藏者購買了幾枚,也許會階段性的獲益,但是用不了幾年,該張就會成為高價垃圾無人問津。昔日的“影疊樣張”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如果投機者大量購買以求獲利,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你購買了,保證你的貨源賣不出去。因為現在的行情是截留主力之間對敲的結果,他們是不會回購這些高價郵品的,你想買給其他收藏者或者投資者,好像沒有多少人會感興趣。最后的結果就是你眼看著截留主力高價成交,而你的貨源卻賣不出去。如果你幼稚地想:我可以低于現在的成交價出售啊,呵呵,如果你這么做,截留主力肯定會順勢比你的出售價還低的價格出售。因為你沒有低成本優勢,只能被截留主力玩于股掌之下。
我在前幾個月曾經在網上體驗這種騙局。當時的洛神賦市場價格80-90元成交,我委托場外人士比成交價低5元的價格出售數十天,結果截留主力之間對敲依舊火爆,而我的貨源卻無人問津。隨后我大幅調低出售價格,結果截留主力開始以更低的價格出售洛神賦版票。可見,一旦介入高價新郵,長期套牢是必然的。來源:畢氏郵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