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郵市低迷,有人提出要加強團結,依靠正能量來促進郵市健康發展。正能量能否促進郵市健康發展嗎?
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集郵品投資缺乏持續的吸引力是很不正常的。就像中國足球,13億人口挑不出來11名世界一流的隊員一樣,13億人口參與集郵的群體只有一、二百萬人。隨著假球黑哨賭球案件的曝光,揭露了中國足球過去十年大幅下滑的主因。可見僅僅依靠正能量的宣傳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
所謂正能量,就是正面教育。國內的司法實踐已經證明:大量的腐敗案件的嚴厲處理都不能震懾頑固的腐敗分子,正能量教育則更是無濟于事。那么是不是說正能量就沒有作用了嗎?不是。正能量的宣傳和教育對于大多數善良的人是很有效果的。郵市正能量的宣傳不可少,但是觸及不到問題的根源,和人民群眾的意愿還有相當的差距。
如何解決郵市缺乏吸引力的矛盾呢?最根本的還是制度的完善,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但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需要長期的探索和改革。目前來看中郵集團公布的規章制度不算少,但是制度建設還是不夠完善,存在不少監管真空。可能存在的問題如下:
1、新郵不能低于面值出售是一個規定。若將高于面值數倍的熱門郵品與冷門郵品搭配,那么冷門郵票就可以“合法”地變相低于面值投入市場,這就是一個監管空白。
2、不準利用支配地位損害集郵者的經濟利益是一個規定。如果限制平價出售新郵的渠道,暗中支持、配合截留主力高價炒作熱點新郵,逼迫收藏者高價購買,然后長期套牢,也是一個監管空白。
3、每年中郵集團監管部門的調查報告都顯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就是買不到新郵,實際上每套新郵發行期內,上百家專賣店大都是無平價新郵可供。可能存在將暗中賣給截留主力的貨源偽裝成公開出售的業績,難免就會出現報告內容和實際不符的情況發生,這也是一個監管空白。
4、官方網站平價出售的新郵大都是冷門品種,加上5元郵資費用后,對于購買者來講,變相加重了經濟負擔。為何不在各地專賣店現場出售呢?這也是一個監管空白。
很多“炒新派專家”在媒體不斷地提倡正能量,表面看是為了指導科學投資,為集郵事業發展吶喊,實際上是在為截留主力圈錢助威。他們的主流觀點就是:逢低買進高價賣出;面值買進沒有風險;長期持有等待升值等等。新郵的行情給了具有諷刺意味的答案:逢低買進還有更低;面值買進還有打折;長期持有深幅套牢。。。所以說,正能量的傳播必須依附于制度建設完善的基礎上才能夠發揮積極作用。沒有制度的完善,正能量不但沒有作用,反而會成為褻瀆正能量的遺憾。隨著正能量不斷被現實否定,那么負面能量就會死灰復燃,郵市受冷落也就是必然趨勢了。來源:畢氏郵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