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行情提早結束,目前市場進入歇夏初期,郵人無不感到惋惜。惋惜之余,總結原因也是繼續前進的關鍵。
一是電子化交易方面。
本來電子化交易具有兩大優勢,一個是搭建場外資金介入的平臺;二是避免品相糾紛。然后事實呢?拋棄了這兩大優勢,走進了怪圈。何以見得的?首先吸引場外資金介入就要有吸引力。何為吸引力?就是質優價廉。然而電子交易卻走向了反面,形成了交易價格高于市場出售價格。價格高何以具有吸引力?其次電子化交易避免品相糾紛的優勢在于老票,然而電子交易卻將主攻方向定位在了新郵板塊。這無疑是自己拋棄了質優的優勢。兩個優勢的削弱,電子化交易怎能獲得的持續地發展呢?
二是集郵隊伍青黃不接。
現在人們都感覺到集郵隊伍后繼乏人,尤其是青少年集郵者的數量稀少。盡管管理層在鼓勵青少年集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收效甚微。從表面看,每次集郵展覽都有青少年作品參與,但是這僅僅是高端集郵者的展示,其基礎并不牢固,這就像建立在沙灘上的高樓一樣。為什么青少年集郵隊伍基礎不牢固呢?因為廣大青少年朋友很難接觸到郵票這個藝術之花。郵局沒有,公司窗口沒有,平時學習和生活很少接觸到。郵票最具吸引人的是其藝術之美,接觸不到何談吸引?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如果郵局公開出售,集郵公司窗口公開出售,青、少年接觸快遞件較多,若快遞可以使用郵票,青、少年集郵隊伍增能不增加呢?集郵隊伍怎么會后繼無人呢?這些問題是值得的管理層深思的。
三是急功近利。
這個詞語在媒體報道郵市時經常會聽見,就好象集郵市場就是一個賭場,一個投機者的樂園,這是對郵市最大的誤解。郵品投資離不開對祖國歷史,地理,經濟,政治等各個領域的研究與關注,否則,投資是不會獲得成功的。因為郵品升值和上述因素有很大關系。例如:風靡郵市的產品票正是從革命人物開始,到中央的三條禁令發布為止,期間若沒有對黨史,建國史的學習,沒有對國家政策的領悟,恐怕是不會獲得巨大收益的。可以說郵品投資研究本身就是一個認真學習的過程。既然如此,為什么在媒體人看來,郵市投機氣氛很濃的印象呢?很簡單,新郵發售政策的導向有很大關系。新郵平價出售環節太多,人們收藏的成本加大,平價購買新郵渠道堵死,直接導致集郵者重利益輕研究,長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綜上,所談的三個方面都是郵市不能崛起的阻力。新郵發售模式的誤導,集郵者的迷茫,經營者盲目的跟風,三者共同發酵,形成了現狀,不能不說是集郵本身很遺憾的事情。如果管理者能夠制定科學的規則,引導集郵者樹立科學的集郵觀,激勵經營者步入正確軌道,那么何愁集郵文化產業不興旺呢?來源:畢氏郵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