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談郵品存世量和投資價值的關系。說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說,這有什么可談的,存世量越少投資潛力越大唄。其實不盡然,我們不能忽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需求量。
說到需求量,這里面可就有很大的學問。同等存世量的郵品,誰的需求量大,誰就會升值快,這是必然規律。但是現實中,我們還會發現,同等需求量的兩種郵品,存世量大的升值卻更快。這又作何解釋呢?其實很簡單,這里面還有一個流通量的因素。存世量、需求量、流通量構成了郵品升值的三大因素。
有些投資者,推薦或者投資存世量少的郵品,往往收益率并不高,這就是忽視了需求量的作用。這類郵品往往是那些冷門郵品。例如:樣張、封、片等。這些郵品雖然是正宗郵品,但是收藏群體不多,導致其升值速度很慢。我不是貶低這些郵品,而是提示這部分郵品只有從提升知名度,擴大收藏群體入手,才能取得輝煌。
有些投資者喜歡投資發行量稀少的新郵,其收益也不大,這就是忽視了流通量的因素。流通量少升值潛力大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新郵的流通量并不是一層不變。在發行初期,截留主力為了拉高價格,人為干預,控制貨源投放,導致市場流通量階段性的稀少,并不代表未來流通量永遠不增加。新郵并不是不好,而是目前的銷售體制決定了其投資價值不高,新郵只有改革,按照郵品升值的內在規律制定策略,才能有新郵的春天。
綜上,只有投資那些存世量稀少,需求量最大,流通量不多的老票才是最佳選擇。例如:79-81年發行的JT票和型張,發行量只有一、二百萬套,加上通信消耗和人為損壞,全品的存世量已經遠遠低于發行量;由于收藏沉淀,流通量已經是存世量的幾分之一;由于收藏群體數量世界居首,故需求量也是最大。三者優勢同時顯現,升值最快也就是必然趨勢。這也是JT郵票成為市場行情風向標的原因之一。以往的數次大行情,均離不開JT票的上漲:1985年、1991年、1997年、2010年四次大行情無一例外。近幾十年來,JT票的表現已經證明了郵品升值的規律,這也是其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投資者、收藏者們只有弄清楚了郵品升值的內在規律,才會抓住獲益的必然。這是投資者入市的基本功之一。來源:畢氏郵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