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于3月1日發行了古代繪畫/1,至此,我國古代傳世名畫已11次登上郵票方寸,成為廣大集郵愛好者十分喜愛的郵票系列之一。欣賞這些古代名畫郵票,筆者感受到其中的許多共性之處。
一是故事性。
在欣賞這些古代名畫郵票的過程中,我們無不為這些名畫背后的傳奇故事而唏噓和感嘆,每一幅畫作都有其獨特的傳奇經歷和前世今生。《/1》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但曾長期被偽滿洲國皇帝溥儀占有在長春偽滿皇宮,險些流失國外;《/1》原屬圓明園收藏,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時隔152年后的2012年,該畫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國人才一睹其真容;《富春山居圖》歷經滄桑,尤其是清初被私人藏家焚畫殉葬,燒為兩截,如今一截在大陸,一截在臺灣,由此演繹出兩岸文化交流的新篇。
二是藝術性。
這11幅古代名畫,歷經了千百年的流傳,無論江山更替,世事變遷,永遠閃耀著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光芒。其中《/1》為元代畫家黃公望的代表作,一直以來,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1》,為東晉畫家顧愷之根據曹植的《洛神賦》而作,它情節完整,手法多變、形式雋永,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有著非常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三是觀賞性。
在我國發行的各類題材郵票中,古代名畫郵票無疑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因為其精彩而又鐫永的畫面,豐富而又深刻的內涵,引得郵迷們欣賞不已。由于大多采用連印設計方式,從而保持了最佳觀賞效果。其中《韓熙載夜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神駿圖》等6套郵票為連印票,《步攆圖》為單獨發行小型張,《浴馬圖》等3套郵票發行了小型張展示畫作全卷,只有《八十七神仙卷》郵票既不是連印,也沒有發行小型張,但卻以105厘米的內頁長度發行了小本票,不僅展示畫作原貌,也將6枚郵票鑲嵌在小本票的冊頁畫面中,顯得精美大氣。
四是價值性。
這11套古代名畫郵票,除《/1》外,其它10套郵票的市場價格均已高出面值,其中升值幅度最大的是《簮花仕女圖》小型張,目前999元的市場價是其2元面值的近500倍,可見人們對我國古代名畫郵票的喜愛程度。2013年10月,南京文化藝術產權交易所推出全國首家錢幣郵票交易平臺,《洛神賦圖》等古代名畫郵票,成為其首選熱門品種。在其第一周的交易中,《洛神賦圖》郵票報收84.58元,一周漲幅達到87.95%,并帶動郵市中名畫題材郵票出現一輪不小的上漲行情。(注:文中所例郵票市場價格,參考近期《中國集郵報》“郵市全記錄”版)。作者:余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