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定于2014年3月1日發行《浴馬圖》特種郵票1套3枚,小型張1枚。詳情如下:
志號:2014-4
圖序 圖名 面值
(3-1)T 浴馬圖(局部) 1.20元
(3-2)T 浴馬圖(局部) 1.20元
(3-3)T 浴馬圖(局部) 1.50元
小型張 浴馬圖 6元
郵票規格:50×38毫米(一、三圖) 57×38毫米(二圖)
齒孔度數:13.5度
整張枚數:15枚(5套,3枚連票)
整張規格:183×235毫米
小型張郵票規格:153×31毫米
小型張外形規格:172×62毫米
小型張齒孔度數:13.5度
版別:膠印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設計者:王虎鳴
資料提供:故宮博物院
責任編輯:王靜
印制廠: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指定郵政網點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浴馬圖》特種郵票背景資料及原地郵局
我國傳世名畫《浴馬圖》,元代畫家趙孟頫繪,絹本設色。此卷畫溪水一灣,清澈透明,梧桐垂柳,綠蔭成趣,駿馬數匹,馬官九人。畫中馬的姿態各異,神態生動,有的立于水中,有的飲水吃草,有的昂首嘶鳴,有的臥立顧盼。馬官們牽馬臨溪,或沖浴馬身,或在岸邊小憩。人物、鞍馬分別施以不同色彩,豐富濃郁而又清麗,做到了色不掩筆。用筆精細,色調濃潤,風格清新秀麗。
圖中繪夏日疏林間,奚官在水塘為駿馬洗浴納涼的情景。人物與馬各具姿態,生動自然,相互呼應,營造了一個輕松的氛圍。是代表了趙孟頫人物鞍馬畫中的典型風貌,是幅形神兼備、妙逸并具、風格高雅的藝術精品。人物衣紋流暢,樹木坡石勾勒簡練,色不掩墨,青綠與淺絳結合,色彩清麗雅致。
該套郵票采用連票設計形式,并根據畫面布局,三枚郵票采用不同的郵票規格。小型張邊飾大膽采用暗綠色,含蓄雅致的金色細紋,更好地襯托出畫面,整體更顯高雅與精湛。郵票印制則以高精度制版方式,多色復合膠版印刷,為最大限度保留原畫風格,再現其美輪美奐的風貌。
對古畫因年代久遠造成的損失及縮小后受的影響進行大量的修復與彌補工作,呈現在人們眼前的郵票沒有了殘缺與斑駁,其線條的精細完整、奚官、馬匹神態的自然與有神,樹、石、水等都非常精致與柔美。該套郵票由王虎鳴設計,河南省郵電印刷廠印制。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他在我國書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歲起,趙孟頫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到情有獨鐘的地步。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于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的山水,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馬師李公麟和唐人法,均以筆墨蒼潤見長,以飛自法畫石,以書法筆調寫竹。突破了南宋畫院,打破了馬夏江山的“清一色”局面。他畫的花鳥,成為以后的范本。他的畫作,遺存的有《重漢疊嶂圖》卷(在臺灣),《雙松平遠圖》卷(在美國〕,《鵲華秋色圖》卷(在臺灣),《秋郊飲馬圖》卷(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紅衣羅漢》圖卷(在東北)。
浴馬圖分入池、洗浴、出池3個細節描繪了奚官浴馬的情景。共繪9人14馬,人皆唐裝,馬均豐肥圓厚,神情、姿態皆輕松自如。趙孟頫以文人意筆勾線,行筆偏工,設色法唐人的青綠和重彩,干筆皴擦出的線條富有情致,在古麗的色彩中透著逸趣。
1964年鄭洞國捐獻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郵票藏品原地郵局:北京市地安門郵政局,郵編:100009。
郵票相關原地郵局:浙江湖州市郵政局,郵編: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