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骨灰級的集郵迷,集郵早已經融入了我生活的全部。每天同全國各地的郵迷們談天說地,交流心得體會,互寄封片,彼此之間忙的是不亦樂乎,業余時間過得蠻充實有趣。
去年,因為工作需要,我從機關調到了遠離城市的一個鐵路沿線小站。工作變動了,集郵的麻煩和困惑也隨之而來。由于之前自己家的小區不通郵,主要是物業不提供郵箱,家里經常沒人,高層住宅的防盜門導致郵局人員很難送信上門,我一直是使用機關所在地的通信地址。
我所來到的鐵路沿線小站,不通郵,快遞也不來,互聯網沒有網絡,幾乎就是一個信息“真空”和集郵“荒島”。我基本上十天半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只能回家上網、發信聯系郵友、網友。有的時候,由于工作忙,一個月不回家都是常有的事情,給集郵活動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面對困難,我只好自己想辦法,一方面委托機關單位門房的三位師傅幫我收好全國各地郵友的信函,以免丟失;另一方面,委托前去機關辦事的同志們幫我捎回這些“寶貝”。因為交通不便,辦事的時間和次數并不固定,所以很多時候信函都是一個月,甚至是很長時間的。
另外,因為沒有通信地址和快遞的“真空”,習慣網絡購票的我不得不謹慎和三思而行,因為一旦丟失,責任不好認定,我總不能去找機關門衛的三個師傅“興師問罪”吧。
如此一來,集郵變得異常困難和艱辛。對于我這個超級郵迷而言,考驗我的時刻才剛剛到來。很多時候,我回到家打開電腦,好不容易搜索到自己心儀的郵品和藏品,總是猶豫再三;有的時候,自己上周放到收藏夾的寶貝,這次回家打開電腦,已經被別的郵友“捷足先登”了,只好“望網興嘆”。
盡管如此,我卻不愿意放棄二十多年來的執著和堅守,輕易無法割舍對集郵的熱愛和癡迷。最令我感動的是,全國各地很多郵友、集郵界的前輩們還是一如既往的給我寄來實寄封片。殊不知,這些飽含廣大郵友們的友情、郵情,跨越了千山萬水而來的實寄封片,對我這個地處信息“孤島”,集郵“荒島”上的郵迷而言,是彌足珍貴和令人激動的。
每次最開心,就是在單位收到前去機關辦事人員捎來的“寶貝”,那些郵報郵刊我是讀了一遍又一遍,成為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郵友們的信函、封片,更是讓我欣賞了一遍又一遍。
以前,地處大城市,郵路暢通、快遞發達、網絡便捷,絲毫感覺不到集郵的煩惱。對于似乎是唾手可得的郵報郵刊,郵友們互寄的實寄封片,并沒有多少異樣和特別的感覺。
如今,面對種種困難和艱辛不易,反倒是對集郵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我把這些來之不易的郵報郵刊介紹給同樣日常無法回家,只能大休才能回家的外地職工們,成為大伙爭相閱讀的精神食糧。我還利用手中的實寄封片,給職工們傳授集郵知識,普及郵識,發展集郵的新鮮血液。不少職工在我言傳身教的鼓動下,也對集郵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成為不折不扣的集郵愛好者。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集郵的魅力就在于不斷地追求和跋涉,沒有付出,沒有耕耘,怎么能品嘗到收獲的甘甜。
正是生活工作,給了我別人體味不到的艱辛,同時收獲了別人無法體驗到的甘甜。集郵之路,越是艱辛,我就越是會咬緊牙關,堅持到底,走出屬于自己的路。
感謝那些無私無悔的郵友們,那一枚枚飽含友情、郵情的實寄封片,那些飽含編輯心血的郵報郵刊,正是我們這些鐵路沿線不通郵的集郵迷們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鼓舞著我們為了集郵堅持下去。
感謝集郵,感謝生活,感謝人生,感謝郵友。作者:西安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