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1980年發行了一套“節約能源郵票”,圖案是水龍頭及燈泡的合成圖。這一套郵票有2張,發行500萬枚,集郵冊上針對這套節能郵票的介紹內容也提到:“因為生活水準大幅提高,能源使用量急劇增加,導致油價節節上升。為了應對能源日漸短缺,所以政府呼吁全民一起響應節約能源。”
1982年,美國田納西州發行了一套“Knoxville世界博覽會”紀念郵票,這套郵票共有4張,主題包括:太陽能、合成燃料、核能增殖反應器、燃料化石。當年Knoxville世界博覽會的主題是用能源轉動世界,有22個國家、超過50家大型跨國企業參展。
印尼郵政機構在2005年8月17日發行了一套節約能源郵票,一共有3張,票面圖樣分別是公車、插座及汽車,意味“多搭公車”、“把插座上沒在使用電器的插頭拔掉”以及“實施汽車共乘”。郵票上都有“hemat energi”字樣,在印尼文中就是節約能源的意思。然而,就在該郵票發行的隔天,印尼就發生了影響3000萬人的“大停電”事件。所以,印尼當初發行這套郵票的目的希望民眾要節約用油及用電,意義就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