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要記住,郵市同樣存在風險,如何投資郵票,大有學問,投資郵票也應懂一點辯證法,本人歸納有以下幾條:
(一)收與放。郵票收藏到一定程度,就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保管不好就會發(fā)潮、發(fā)黃或折裂、脫膠。搞不好還可能被盜,防不勝防。從投資郵票來看,郵票不宜收藏過多,有進有出,收到一定程度就放,只要有30%-50%的增值就放。如果貪心太大,一旦低潮突然襲來,就會措手不及,全部套牢。所以收到一定程度就放,放到一定程度就收。收與放是相輔相成的。
(二)跌與漲。中國人幾千年來的習慣就是買漲不買跌,越漲越買。你看1997年上半年郵市高潮時,有些人象瘋子一樣,無論什么郵票,什么封片,不問青紅皂白,統(tǒng)統(tǒng)買下,以為一夜可以致富,但也有一些人在郵市低潮時,再好的郵票,再便宜的價格也不敢吃,總想還會便宜,還在等待。這往往就錯過了郵票賺錢的好時機。
(三)高與低。有些人口袋雖然有錢但對高檔票就不敢問津,前怕狼后怕虎。其實要從投資角度來說,還是宜買一些中、高檔郵票。它們雖然市場價格較高,但增值幅度大,如“文革”票、“編號”票,即使在郵市低潮時,仍一枝獨秀,穩(wěn)步上升。那些低檔票,買它100版,也許錢不多,但占地方又難以保管,增值慢,最后變成“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四)長與短。郵票不宜收的太多,宜適時放出,但這種“放”不是像一些搞“短”線的郵商一樣,快進快出,左手進,右手出,那樣即使獲利,也是不多的,正確的做法應是“收”了以后,讓它找個干凈、通風、防潮、防曬的地方睡三年五載,當然這中間要適時地翻看一下,通一下風,見見光。幾年后再適時拋出,中檔郵票政黨情況下,一般年增值5-8%,三年五載以后,至少可以獲取50%甚或一倍以上的純利。
(五)多與少。我這里講的“多與少”是指郵識的多與少。郵識就是財富,投資郵票必須要有一定的郵識,一些基本郵識要具備。譬如說郵票的齒孔,什么是毛齒、盲齒、光齒就是分得清;什么是膠版、影寫版、雕刻版要搞得清。有較多的郵識,就不會上當受騙,就不會不識珍品,不會把“寶”當成“草”,也不會盲目買進“垃圾”票或者“贗品”、“偽票”、“花紙頭”、“商業(yè)票”等。郵識越多,對投資郵票就會幫助越大。
集郵知識老化,也難以把握獲利的機會;只有不斷更新,跟上時代步伐,多多增加郵識,才能在投資郵票中穩(wěn)操勝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