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翻閱深圳的明信片,看到的就是深圳的歷史。即將舉辦的“深圳旅游明信片全球寄送活動”又將明信片的歷史內涵及外延意義大大擴展了。我覺得這么好的一個活動,可以分系列、分主題持續搞下去。
其實深圳明信片出現時間很早。1840年郵票誕生之后的20多年,也就是1860年左右,明信片就在深圳出現了。伴隨兩次鴉片戰爭,中國國門打開后,大量外國傳教士來到現在的深圳和香港地區,把照相術和明信片文化帶了過來。
傳教士在深圳建了不少教堂,如李朗神學院,龍華、葵涌的教堂等都成為當時明信片的內容,也拍了不少當時的風土人情,如漂亮的山河等,這些照片被印在明信片上,再寄給他們在國內的親朋好友。現在流傳下來的明信片盡管不多,但保留了深圳最初的歷史及風土人情,甚至有當年的民間雜技團在街頭賣藝的圖景。
明信片是推廣一個城市旅游最好的載體,開展深圳旅游明信片全球寄送活動,可以說是對深圳悠久明信片歷史的延續和發揚,更是推廣深圳旅游的好事。因現在宣傳深圳風光的明信片不多,甚至都比不上國內其他城市。深圳旅游景點很少賣明信片的,若每個景點里都有賣城市風光的明信片,對推廣深圳是個比較好的方法。而此次全球寄送,則是一個非常好的開頭。來源:深圳晚報記者 王在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