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在中國書畫界,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界,都是一個十分響亮的名字。他被尊稱為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和國學大師。這些年來,范曾創作的各種書畫作品,早已成為藝術收藏領域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有人這樣評價范曾的繪畫特色——“以詩為魂,以書為骨”。他的畫中詩意,不僅體現在整個畫面的意蘊風神中,同時還體現在每一筆的點畫濃淡之中。古老中國的詩、書、畫,在他的靈動丹青中有了凜然的風骨,更有了詩思相接的內涵。
剛剛過完75歲壽誕的范曾,有著濃厚的郵票情緣。今年7月13日發行的《琴棋書畫》郵票,就是他近期的原創力作。中國郵政為拍攝/1宣傳片,特別訪問了范曾先生。
6月6日下午,我們一行到達范曾先生家中。范曾先生一襲深色華服,器宇不凡,對我們也十分熱情。
我們簡要說明了采訪內容,請范曾先生講講他的集郵經歷,他參與設計的幾套郵票的情況,以及《琴棋書畫》郵票的創意設計情況等。
范曾先生顯然對這些問題成竹在胸,娓娓道來,談吐中盡顯儒雅和國學大師的風范。
范曾,出身于一個十三代詩人延綿不斷的著名文學世家。他的童年是在家鄉江蘇南通度過的,經歷了抗日戰爭和國內戰爭的艱難。那時的孩子沒有什么娛樂活動,因家里的信件較多,信封上的郵票吸引了他的興趣,他開始收集信銷票。從信封上把郵票洗下,貼在玻璃上晾干,放入小本中。從中國的到外國的郵票,他都十分珍愛。小小的郵票給他帶來孩提時代的快樂。
或許正因為少年時代的一段郵緣,范曾從20世紀80年代始,親身參與到中國郵政郵票的繪制和設計之中。
1980年發行的《齊白石作品選》小型張上的齊白石像,是范曾首次參與郵票設計工作。對如何表現這位藝術大師,范曾研究了很久才施墨,一氣呵成。畫中的齊白石,眼神看著畫面,一手握著很大的毛筆,一手好像摁著紙,生動傳神。這枚郵票小型張一直深受集郵愛好者的喜愛。
《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三組郵票是范曾先生完整繪制的第一套郵票,范曾說,《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是他的老師蔣兆和先生的力作,他在繪制第三組的時候有意和他的恩師拉開距離,因為每一個藝術家都應該有自己的藝術特點。這套郵票,他采用了白描淡彩的手法,傳神地表現了徐光啟、李冰、賈思勰和黃道婆這四位古代科學家的形象。這套郵票也成為中國人物郵票中的精品。
在1981年舉辦的全國最佳郵票評選中,以上兩套郵票分別榮獲1980年最佳紀念郵票獎和最佳特種郵票獎。
2009年,范曾設計了/1。與第一組書院郵票的不同之處是,這套郵票將石鼓書院、安定書院、鵝湖書院、東坡書院的景致和相關人物形象結合,畫面更具文化內涵。
范曾設計的/1在2010年全年31套郵票中脫穎而出,榮膺2010年度最佳郵票。聞此消息,范曾先生欣然題詩一首:“風范千秋學士林,升沉起伏見晴陰。崇儒盛事欣揮筆,赤縣知音識我心。”
琴棋書畫,均起源于文獻所稱的“三皇五帝”時期,本指琴瑟、圍棋、書法、繪畫4種古代藝術性文物或技藝。在古代,彈琴、弈棋、書法、繪畫是文人騷客修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善琴者通達從容,善棋者籌謀睿智,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琴棋書畫》特種郵票,浸潤著中國郵政對華夏文明的情愫,特再次約請范曾先生執筆。
范曾先生以精湛的造型表達能力,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琴棋書畫的四個典故:《高山流水》、《弈秋課徒》、《懷素臨池》、《道子畫壁》。
傳說先秦的琴師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
傳說中弈秋是下棋圣手,他教徒弟下棋,而徒弟學習下棋是否專心,效果大不一樣。弈秋課徒講是做事要專心致志。
懷素是唐代著名書法家。他少時在經禪之暇,愛好書法,為練字種了一萬多棵芭蕉,用蕉葉代紙。他的草書被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奔放流暢。
畫圣吳道子是唐代畫家,初為民間畫工,后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唐玄宗開元年間以善畫被詔入宮廷。吳道子善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于壁畫創作。
《琴棋書畫》4枚郵票,在方寸空間中,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和文明傳承的深刻內涵。
有專家評價范曾所繪《琴棋書畫》郵票畫面:“運筆神采飛揚,精湛嫻熟,筆力遒勁,線條簡括。更重簡筆潑墨,力追天籟之境。識者謂其氣韻生動。”
對于郵票,范曾先生滿懷敬意,稱之為世界上印刷數量最大的獨特藝術品。他說,因為信件和信息的存在,所以郵政事業將興盛不衰;因為國家文化繼承和傳遞的需要,所以郵票的精彩還將有無限的舞臺。
一番談話,洋溢著范曾先生對中國郵票與集郵事業的關心、熱愛之情,這些令我們十分感動。中國的郵票發行與集郵事業,也正是因為有范曾、黃永玉、靳尚誼等一批藝術大師的關心、支持,才更具魅力,長盛不衰。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