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著名社會活動家季米特洛夫是一位深諳集郵之道的大名人,他留給人類的精神財富中,有一句至理名言:“郵票是國家的名片”。
這是名家的名言。這句名言傳遍全世界,幾乎家喻戶曉,現今已成為對郵票最時尚、使用頻率最高的稱謂。
但她不只是一句美麗的名言,而是有著實實在在的內容,蘊含在郵票絢麗的圖案里,貫穿在郵票誕生的流程中。
選題
從國家大局出發,選題既考慮歷史與現代、各條戰線各個領域的資源,又要考慮各類選題的特點,照顧到國際性題材,安排可上選題的先后順序、輕重緩急,盡可能達到選題的平衡性、全面性、科學性。
選題內容充分體現國家的風范、民族的精神、時代的特征。新中國郵票反映的都是最經典、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飛奪瀘定橋、解放軍占領南京、天安門城樓上的開國大典……一幅幅的歷史畫卷,就是中國一部微縮的現代革命史。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和國防科技的飛升,則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壯麗畫卷。
科學性
郵票構圖嚴謹,內容科學準確。在選題論證環節,國家有關部門領導、專家嚴格把關。在圖稿評審中,匯聚了國家頂尖的藝術家、印刷專家評頭品足。即使花鳥魚蟲、出土文物之類的畫面,也要經過相關部門和專家的嚴格把關。“國家名片”的科學性是這樣鍛造出來的。
圖案設計
在郵票設計領域,有許多畢業于美術院校的高材生組成的中國郵票專職設計隊伍,又有社會征稿和特約組稿相結合的機制。一批當代藝術家受邀創作,立意新穎,風格鮮明,使郵票藝術充分展現了中國特色和時代風采,如徐悲鴻的“奔馬”、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劉海栗、李可染的水墨、陳之佛的“丹頂鶴”、田世光的“牡丹”、吳作人的“熊貓”、俞致貞的“荷花”、范曾的人物畫等等,無一不是當代中國的頂尖之作,代表了國家的最高藝術水平。
郵票印制
郵票是印刷出來的,但又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一道再創作。郵票一系列完整的印制流程充分展現出這一特點。
郵票的用紙一直是國家下達的特制的專用紙,對平凹度、潔白度、亮度及拉力、吸墨性、酸堿性(PH)值都有嚴格的指標要求。特別的郵票防偽紙張更使郵票難以偽造,便于識別。使用的特制專色、遠紅外磁性油墨、發光油墨等,使郵票更加美麗動人。印版已進入了無軟片電子分色、修版、刻版、組版、電鍍,邁進了全新的數字時代。印制郵票的機器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印刷機。先進的輪轉磨削式打孔,打破了格式的限制,可以特殊打孔,為多樣化票形創造了條件。許多郵票有印制工藝的出新之處,每一套佳郵都是藝術設計與印刷工藝完美結合的產物,代表了國家的印制水平。
發行
由國家授權郵政部門全國發行,限量生產,不再版生產。公布發行日、發行品種及數量和銷售時期,采用全國預訂辦法銷售,體現了郵票發行的權威性、嚴肅性。
中國郵票的背后,是國力的支撐,一整套法規機制的保障,從中央到地方各部門的通力合作,一批高端人才的創意勞作,還有現代高科技的投入。
這就是“國家名片”。
作者簡介
戈中博,河南省集郵協會專職副秘書長,高級經濟師,中華全國集郵聯郵展委員會委員、宣傳工作委員會委員、國家級郵展評審員、中華全國集郵聯會士。《中國解放區郵票史》(中南卷)主編、《中國集郵大辭典》分科主編。參加撰寫《中國集郵百科全書》、《中國郵票大圖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卷)、《中國郵票價格總目錄》、《中國珍郵》等著作,為十余所高等院校講授集郵文化課,在國內61家媒體刊物發表各類作品二百余萬字,多篇論文、征文獲獎。出版個人著作《集郵發燒友》(中國經濟出版社1997年出版)、《中國集郵三十年大視野》(上、下卷)(大象出版社201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