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即將于2013年6月1日兒童節,發行《小蝌蚪找媽媽》特種郵票,全套郵票5枚,另發行小本票。《小蝌蚪找媽媽》郵票依據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設計,分別展現“巧遇蝦公公”、“金魚媽媽大眼睛”、“螃蟹媽媽白肚皮”、“烏龜媽媽四條腿”、“找到媽媽啦”五個故事情節。以下為此套郵票設計師宋鑒介紹郵票設計概念。
/1主要是根據小蝌蚪尋找媽媽的過程作為脈絡來延展設計的,郵票的設計資料源自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這是一部幾代中國人都熟知、喜愛的動畫片,作為第一部水墨動畫,以其獨特的風格曾引起世界轟動,在國際上贏得眾多榮譽,動畫片中的形象據說取材于齊白石的魚蝦形象,意境優美,氣韻生動。而今要在這部經典動畫片的基礎上進行郵票設計,實在是我的榮幸,懷著對前輩們的敬仰之情,看著飽含墨香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我開始了郵票的設計工作。
此套郵票全套5枚,按照故事脈絡延展設計,我從動畫片的場景中挑選了具有代表性的5個場景。郵票第1圖描繪的是小蝌蚪在出發尋找媽媽時巧遇蝦公公,小蝌蚪們問蝦公公:“我們的媽媽在哪里?”同時又問:“我們的媽媽什么樣?”蝦用兩只螯腳比畫著,告訴小蝌蚪:“你們的媽媽呀,喏,長著兩只大眼睛,剛才我還見過它,快快游去親一親!”于是小蝌蚪就去尋找有著兩只大眼睛的媽媽,為下一場景金魚媽媽的出場做了鋪墊。
郵票第2圖描繪的是小蝌蚪們辭別蝦公公后,根據蝦公公的提示“大眼睛是媽媽”,急切地向前游去尋找媽媽。突然,小蝌蚪們看到前方游來一條紅色的金魚,金魚媽媽是大眼睛,小蝌蚪以為金魚是它們的媽媽,急忙游過去認媽媽,金魚媽媽告訴小蝌蚪:“錯啦,錯啦,叫錯啦,我可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個白肚皮,好孩子,你們再去找找吧!”于是,小蝌蚪就去找白肚皮的媽媽。
郵票第3圖描繪的是一只螃蟹在水里爬著,小蝌蚪看見了,就在附近轉來轉去;當螃蟹伸開八條腿準備走開的時候,留在最后的一只小蝌蚪,看到了螃蟹的白肚皮。于是小蝌蚪們又誤認為螃蟹是它們的媽媽,一股腦兒沖上去認媽媽,螃蟹嚇了一跳,趕忙解釋:“錯啦,錯啦,叫錯啦,我怎么成了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只有四條腿,你們看,我有多少條腿啊?”小蝌蚪們看看螃蟹的八條腿,只得繼續尋找四條腿的媽媽。
郵票第4圖描繪的是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烏龜母子,小蝌蚪游到烏龜身體下面,發現了龜媽媽正好是四條腿。小蝌蚪記住螃蟹的話,有四條腿的是媽媽。趕忙上前認媽媽,坐在媽媽背上的小烏龜急了,趕忙說:“它是我的媽媽! 媽媽跟孩子總是一個樣的嘛!”于是,小蝌蚪只好繼續出發尋找媽媽。
郵票第5圖描繪的是小蝌蚪們歷盡艱難,終于找到媽媽,和媽媽歡聚的場景。小蝌蚪剛看到青蛙媽媽時,躲在水草后,一面往后縮,一面盯著青蛙直打量:“大眼睛,白肚皮,不多不少四條腿,它是我們的媽媽呀!怎么我們跟它不像呢?”青蛙媽媽笑著說:“你們長大就像媽媽了。”于是,小蝌蚪們高興極了,一下子撲向它們苦苦尋找的媽媽,此處畫面描繪的正是這歡聚的一幕。
《小蝌蚪找媽媽》郵票在設計時突出了原作水墨中國畫的藝術風格,展現出的是我國水墨的意韻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圖片資料源于動畫片截圖,所以原圖色彩有些發青,在設計時考慮到郵票的印制效果,且充分保留原作特色,所以參考了傳統水墨畫的色彩感覺,對資料圖片進行了些許處理。郵票底色掃描了宣紙的質地,使畫面略有紙張的質感,避免了白色底板過于突兀的感覺,給人一種懷舊感,令人仿佛回到了童年,重溫經典動畫。在構圖上重點突出小蝌蚪以及每一個場景出現的不同的“媽媽”,主體形象突出,主題鮮明,脈絡清晰。設計完主體形象后,我感覺背景稍空,又根據資料圖片選擇了一些水草背景略加點綴,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表現了水底世界的美景,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流動的中國畫卷。同時這些不同的背景表現,也突出了小蝌蚪不畏懼困難、鍥而不舍尋找媽媽的歷程。
此套郵票采用連票形式設計,一方面表現了《小蝌蚪找媽媽》故事的連續性,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其源于動畫片的特點,向人們強調了一種連續播放的動畫特點。
設計師簡介
宋鑒,1980年6月出生于上海, 6歲師從上海市長寧區少年宮全國特級教師吳震芹老師學習繪畫,1995年至1999年學習于上海華山美術學校,200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裝潢藝術設計系。畢業后一直從事郵票、貴金屬紀念幣以及相關禮品包裝設計,以設計、繪畫中國傳統題材見長。1993年獲日本橫濱第二屆國際故事畫大賽最佳創作獎;1995年獲“上海市未來建設者”稱號;1999年設計“上海市首屆國際卡通節”吉祥物形象;2004年至2005年設計《西游記》紀念金銀幣(人民銀行發行)第二組及第三組;2008年設計《/1》郵票及小本票;2010年設計《/1》小本票;2013年設計《小蝌蚪找媽媽》郵票及小本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