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開郵箱,一封來自湖北省集郵協會秘書處的大信封引入眼簾,收到了訂閱的《湖北集郵》2012年最后一期。不知不覺訂閱《湖北集郵》也3年了。盡管一直在關注《湖北集郵》,但一直未敢提起筆。
《湖北集郵》還是《湖北郵電報·集郵》的時候,曾經零星的拜讀過幾期,但始終沒有系列的參閱過。三年前當《湖北集郵》要改雜志的時候,有朋友在文獻集郵網發帖,代為征訂改刊后的《湖北集郵》,當時還跟帖要訂閱,誰知過了幾天后卻再也找不到那個帖子了,也就淡忘了此事。直到半年之后的一天,又一次發現了那個帖子,趕緊記下征訂人的聯系方式,馬上聯系訂閱之事,卻被告知只能訂閱下一年度的雜志了。只記得當時心中很懊悔,只恨自己沒能抓住機會。又過后不久,這位朋友通過QQ聯絡我,說《湖北集郵》要出合訂本,問我還要不要?當然要啊,錯過一次,絕對不能錯過第二次,于是趕緊匯款,順便將下一年度的雜志款一并匯出,有現代化的通信手段聯絡,用網絡時代的結算方式網上匯款,輕點鼠標,足不出戶,整個訂閱過程不過幾分鐘,剩下的靜等朝思暮想的《湖北集郵》早日到來。
印象之一——辦刊大氣。
終于盼來了《湖北集郵》的第一個雜志合訂本,深藍色的封面封底,燙金的四個大字《湖北集郵》,除了第一期,全彩色的印刷透露出大氣,翻開扉頁,有梁耀華和馬驎兩位老師的親筆簽名(不是印刷的哦)。只翻看了一眼,就從心里喜歡上了《湖北集郵》。從改刊至今的3年里,除了發刊時間2012年從單月20日改為雙月20日外,其固定的欄目一直未變,2011年4月還編發了一期增刊,2012年隨刊贈送了一枚“湖北集郵”郵政賀卡。盡管國內有很多雜志型的集郵類雜志,除公開發行的集郵三刊之外,《湖北集郵》是很上檔次的。
印象之二——影響深廣。
湖北遠嗎?與河北中間有一個河南,湖北近嗎?湖北、河北一字之差。但憑借著一個湖北集郵網的門戶網站,和一本《湖北集郵》雜志的會刊,足以彰顯湖北對集郵的重視程度,很多地方值得學習。翻開《湖北集郵》雜志,反映的不單單是荊楚大地的集郵事,全國集郵界的大事小情都能從這里了解。不但湖北集郵圈內的名家為其撰稿,全國各地的集郵大家郭潤康、李曙光、葛建亞、林衡夫、戈中博等也為其撰稿,大名鼎鼎的王大記者宏偉先生也在這里有一個專欄,足見《湖北集郵》影響之深,輻射之廣。
印象之三——欄目誘人。
品讀一本好的期刊是一種享受,自從拜讀了《邵林集郵序言精選》之后,知道了序言的重要性,而讀《湖北集郵》,“主編寄語”是一定要細細拜讀的,因為這是每一期雜志的靈魂。雖然說每一期《湖北集郵》都會細細品讀,但會有重點的閱看“楚天郵訊”、“郵票百科”、“封戳記事”、“郵政足跡”、“文獻集郵”、“郵林論衡”、“郵展天地”等欄目,這些欄目通常會看3遍以上。這些欄目中反映湖北集郵界的人與事,并能折射全國,不能不說《湖北集郵》的影響很大。
伴隨著癸巳年郵票的發行,迎來了新的一年,盡管這個印象有些膚淺,但不影響我一如既往地關注著《湖北集郵》,關注著湖北集郵的人和事兒。作者:聞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