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西部的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的佛教石刻藝術作品的總稱,共有石刻造像5萬余尊,散布于全縣40余處。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鼎盛于公元12至13世紀中葉,不僅是中國中晚期石窟藝術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石窟藝術的最后一座豐碑,被譽為“宗教藝術宮殿”和“東方石刻圣地”。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2日被批準為“世界文化遺產”,批準序號為912。大足石刻以寶頂山、北山等處的摩崖造像規模最宏大,雕刻精美,取材多樣,保存完好。因此,在國家郵政部門上已發行的6枚大足石刻郵票圖上,有寶頂山三處,北山兩處,石門山一處的石刻造像。表現大足石刻的明信片不算少,70個版本足夠這6枚郵票所占有。
1988年10月20日原郵電部發行的《中國石窟藝術》普通郵票第4圖為大足寶頂山摩崖石刻中取自民間題材的“養雞女”。這尊樸實生動的造像置于群雕之間并不搶眼,只有仔細品味才能找到其美感。外文出片社于1987年出版的養雞女明信片圖案清晰,色彩還原好,是較好的載體(圖1)。
2002年6月18日,國家郵政局在這一天發行了1套5枚的《大足石刻》特種郵票。小型張圖為寶頂山的“千手觀音”。集郵者用小型張制作極限片需將邊飾部分撕掉,這對于票圖與邊飾整體設計的千手觀音小型張來說等于去掉“千手”,只剩下頭像了。不過極限集郵者贊成這種設計,因為這種小型張郵票規格不是太大,對片圖遮蓋也不太多。失去的“千手”由片圖給補上了(圖2)。
日月觀音又稱六臂觀音,是北山石刻中的精品。由大足縣圖片社于1986年編印的日月觀音明信片,較好的表現了這尊石刻及周圍背景,彌補了郵票圖案的不足(圖3)。
極限集郵者制作極限片選戳時,盡可能追求精確,大足縣的寶頂郵政代辦所成為寶頂山石刻極限片的最佳蓋戳地。有一點需要注意:1988年我們在制作R24養雞女極限片時,郵戳上方為“四川大足”字樣;而2002年的千觀音極限片上的郵戳為“重慶大足”字樣。另外,大足縣郵政局啟用的“北山(臨)”字日戳是蓋銷北山石刻極限片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