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1990年,我進入了郵票的瑰麗世界,讓集郵與漫畫結緣則始于1999年秋。那年7月間,日本發行了一套《佐渡的自然》郵票,其中有一枚以江澤民主席贈送日方的一對朱鹮“友友”“洋洋”的恩愛場面為圖。從報紙上看到這一消息,鐘情朱鹮郵品的我除了盼望早日收集到這套郵票外,一個奇特的想法閃現在腦海:洋縣的朱鹮一定非常牽掛他們在遠方的朋友吧——對了,我可以用繪畫表現這一構想,并且將郵票用進去!哈哈,這莫非就是傳說中的靈感?幾天后,集郵漫畫《你們在他鄉還好嗎?》完成:一只朱鹮棲息在枝頭,深切想念著出使東瀛的好伙伴,那枚日本朱鹮郵票端端正正地貼在“思念泡泡”里。2000年,我的這幅郵漫處女作發表在《集郵報》上。
相識
初戰告捷,興奮的我仗著自己在師范學校掌握的一點繪畫基礎,開始了創作集郵漫畫的探索。恰好2000年《集郵》雜志推出了老九集郵漫畫專欄,作者把郵票圖案作為切入點,通過巧妙的構思,創作出一幅幅洋溢著奇幻浪漫和靈性幽默的郵漫作品。由此我對郵漫這一藝術形式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有樣學樣,陸續創作出一些集郵漫畫:伯樂欣喜地將坐騎換成紅旗轎車,小李廣花榮射落的飛雁是烤熟的,兩岸四地的美食郵票匯成一款祈盼統一的“小全張”……2008年時,我第一時間加入了集郵漫畫研究會,每月通過會報《集郵漫畫》品賞郵漫名筆或是新秀的構思奇巧、妙趣橫生的作品,學習郵漫研究論文,研究“郵漫醫院”欄目的剖析與修改思路,幫助我切實提升作品質地。期間,我還得到研究會會長鄭南初、《集郵博覽》編輯李梅等人的指點,更使我獲益匪淺。
相戀
在我創作集郵漫畫的道路上,陜西省郵協《集郵天地》編輯們是我始終感謝的師長。2005年初,我將幾幅郵漫作品投給《集郵天地》。不久,刊登作品的樣報來了,編輯老師的約稿信也來了。雖然其時我僅創作有二十余幅作品,編輯老師仍然鼎力支持,熱心為我搭建展示才藝的舞臺,在報上專門辟出“瑞龍郵漫”欄目。白山、尤原兩位老師還先后三次寫信,詢問我的創作情況,鼓勵我“珍惜機會,多創佳作”。在幾位“扶我上馬背”的老師持續勉勵下,我的創作一發而不可收,月月都有作品從筆端流淌出來。專欄八載不輟,刊發郵漫近百幅。同時還有作品散見《集郵報》《長坂坡集郵》等。每有新郵發行,或新收集到郵票,我都習慣性研究“漫畫之”的著眼點。創作集郵漫畫已成為我最為癡迷的消遣,集郵漫畫儼然是心頭不可割舍的“親密戀人”。汗水澆得鮮花開,優秀作者,十佳會員,郵漫創作也帶給我一個又一個“小確幸”!
夜深人靜,孩子已經睡熟。我取出紙、筆和郵票,開始新的郵漫創作:三輪生肖“小花蛇”靚麗的衣著,白娘子會心動嗎?吐出的寶珠會是撿別人的嗎?十余年與郵漫廝守,我一次次感受構思創作由絞盡腦汁到豁然開朗的過程,也享受它帶來的無盡樂趣以及小小的成就感。用集郵漫畫這種特別的形式表達對生活的追求和對社會的關注,感悟集郵的真諦與意趣,在給朋友奉上快樂佐料的同時,也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越發充實和精彩。
集郵漫畫,我會一直和你牽手。來源:梁龍的集郵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