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東晉文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的美景和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氛圍。那么現(xiàn)實中究竟有沒有這樣的景致,在哪里?記者近日來到湖南省常德市,找到了一些答案。
郵政人情系桃花源
3月16日,中國郵政花卉題材系列中/1的首發(fā)式將在常德市舉行?;ɑ茴}材特種郵票的發(fā)行,一直受到社會的關(guān)注和集郵愛好者的喜愛,特別是此次發(fā)行的《桃花》特種郵票全套12枚,這是近年來發(fā)行枚數(shù)最多的郵票,受關(guān)注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3月3日星期天,記者來到常德市郵政局采訪《桃花》特種郵票首發(fā)式的準備情況,剛一見到市局局長湯文美,他就直抒胸臆:“我們很高興《桃花》郵票能在常德首發(fā)。這段時間市局的同志幾乎天天加班,就是要精心準備好3月16日的首發(fā)活動,因為常德有一處非常著名的景點——桃花源風景名勝區(qū),那里就是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桃花源。常德人都非常熱愛桃花,對桃花源更是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情感。即將發(fā)行的《桃花》郵票讓常德人對桃花的熱愛有了寄托,我們希望能再發(fā)行一套《桃花源》郵票,讓我們對桃花源的情感有一個歸宿?!?/P>
中國叫桃花源的地方很多,為什么常德人認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述的桃花源就在自己身邊?
“《桃花源記》里說,‘武陵人捕魚為業(yè)’,這說的就是我們常德人?。 ?3歲的常德市郵政局信函廣告分局局長時常生目光堅定地說?!拔淞辍边@一地名自西漢初年就有,距今兩千年,雖然后來改作朗州、鼎州等,但“武陵”是公認的常德市的古稱。許多有關(guān)“武陵”的詩文,作者實際上是在寫桃花源,標題就寫成“武陵”,這是把“武陵”當作桃花源的代名詞了。
時常生說他就是土生土長的常德人,取名“常生”,就是因為生在常德。從小就聽老人說起市區(qū)以外有個很好玩的地方叫桃花源。出于好奇,12歲的時候叫上自己的弟弟,借了一輛自行車,懷揣著干糧,騎了40多公里想要到桃花源玩;中途自行車的鏈子斷了,就推著車走了好遠,找人修好后才到了桃花源。
“那時年歲小,到了桃花源只知道瘋跑,鉆山洞、爬山、從土坡上往草垛上面跳,高興地玩了一整天,天黑才騎回家。當時只記得桃花源中有一亭、一洞和一座破廟,后來才了解,那就是方竹亭、秦人洞和桃花觀,都有幾百年的歷史?!被貞浤晟贂r的經(jīng)歷,時常生愉快而健談,他心目中的桃花源,無處可比。
桃花處處都有,常德有何不同?
319國道蜿蜒向南,從常德市區(qū)出來不久,路兩旁田地中金黃色的油菜花取代了城區(qū)的高樓大廈,鄉(xiāng)土氣息撲面而來。想想很快就能游覽古人詞句中的佳境,我的心情變得平靜。桃花源究竟是什么樣?我在腦海中一幕一幕地設(shè)想……
離桃花源景區(qū)越來越近,路上的車變得越來越少,路旁山腰間偶爾出現(xiàn)的青瓦屋頂?shù)牡桶r(nóng)舍讓我想起了陶淵明的另外一首佳作: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有人說陶淵明的作品多為被動避世下的嘆息,是文人不能施展能力時的無奈表現(xiàn),但我更看重他熱愛生活,喜歡大自然,能將自己的文采與美景相結(jié)合,將感觸娓娓道來的一面。正所謂觸景生情。如果沒有獨特的風景,怎能激發(fā)詩人創(chuàng)作的熱情。從這一點來說,常德,這座目前被稱為“桃花源里的城市”,絕對是一個能給世人帶來獨特感觸的地方。想想在陶淵明之后三四百年出現(xiàn)的劉禹錫,在被貶為朗州司馬時寫下了《漢壽城春望》。同樣,《陋室銘》也是劉禹錫在被貶官之時,寫下的安貧樂道的隱逸之作。他們都是常德的名人,他們的感觸雖然穿越時空,但卻何等相似。
來到桃花源景區(qū)門前,遠遠望見大門內(nèi)的桃花已是含苞欲放,雖不能見其全貌,但美景已是呼之欲出。導游說,這里的桃花都是觀賞花,花期比結(jié)果實的桃花長?,F(xiàn)在還不是最佳觀賞期。每年的3月28日,這里都要組織大型的游園會,到那時,則真是滿目芳菲了。
桃花源景區(qū)是中國4A級景區(q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森林公園。桃花源面對滔滔沅江,背倚山峰,游人走過桃花源牌坊就是桃花溪水,沿溪水前行,有一大片桃林,“中無雜樹,芳草鮮美?!碧伊稚钐幱幸蛔鶚颍^橋不遠就能看到秦人古洞,洞口非常低矮,只容得下一人彎腰通過。進洞步行十幾步,眼前就“豁然開朗”,可以看到“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游覽桃花源景區(qū),幾乎每走一步都可以與文中對照。這樣一來雖然令人驚嘆,更加相信當年陶淵明確實來過這里,但是缺少了想像的空間。也許我是帶著平和的心態(tài)前來,走進的是一個已經(jīng)在腦海中勾勒多次的景點,不像陶淵明當年在失意中偶得佳境。在這一點上,我想他的幸福指數(shù)應該遠高于我。當然,人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桃花源,今天的桃花源作為一個精神符號,被賦予了更多文化內(nèi)涵。她不再是那個與世隔絕的洞天之地,而是一個“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大桃花源。即使秦人村中依然有人居住,他們也絕不會繼續(xù)那種與世隔絕的生活,時代的進步就像春風細雨一樣,歷經(jīng)千年,無聲無息地將人們的生活改變。世人即使不去苦苦尋覓桃花源中的秦人,秦人村中的居民也會走出深山,融入社會。
最值得一提的到是這里的空氣,在綠竹桃林覆蓋的山谷中,清新的空氣讓我們這些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霧霾天氣中的“世內(nèi)人”甚感欣慰,我們能做的就是——深呼吸,清洗肺。
鑒于桃花源景區(qū)的區(qū)位優(yōu)勢,2011年3月28日常德市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gòu)——常德市桃花源旅游管理區(qū)管理委員會。3月5日,管委會主任唐智勇接待了記者。他介紹說:“文化、生態(tài)、氣候三大因素是桃花源景區(qū)的三大優(yōu)勢。”現(xiàn)在桃花源景區(qū)前的319國道正在進行改道施工,將來景區(qū)門前不會再有社會車輛通行;同時沅江上游幾十公里遠的地區(qū)將逐步關(guān)??赡芪廴舅|(zhì)的工礦企業(yè)。今后,游客將可以乘船從沅江直達景區(qū)。據(jù)說,當年陶淵明就是和妻子乘船來到桃花源,棄舟登岸,發(fā)現(xiàn)世外桃源的。
“我們計劃將桃花源景區(qū)建設(shè)成為湖南乃至全國的旅游休閑地標性景區(qū),將來景區(qū)中肯定會有郵政服務網(wǎng)點。我們希望郵政能夠多開發(fā)有紀念意義的明信片等郵品,最好能通過郵票展現(xiàn)桃花源的歷史和文化。”唐智勇補充道。
集郵愛好者情真意切,對《桃花源》郵票滿懷期待
在常德市,有一大批集郵愛好者,他們中有企業(yè)工人和市委市政府的干部等。1919年,常德就有人開始集郵活動。常德市集郵協(xié)會成立于30年前,目前會員有3600余人,有100人還是中華全國集郵聯(lián)合會的會員。常德集郵協(xié)會每年都會搞一到兩次中型或小型的郵展,參加最佳郵票的評選;一些企業(yè)會員還成立了集郵沙龍。比如2010年9月成立的常德卷煙廠集郵沙龍,參與其中的集郵愛好者超過400人,其中常德市集郵協(xié)會會員有近100人。集郵沙龍成立以后,每季度開展一次集郵活動,通過活動,郵友們共研郵識,豐富郵品,增進友誼、快樂集郵,健康生活。
“我明顯的感覺到,集郵愛好者的精神生活是比較豐富的。”常德卷煙廠負責后勤工作的王陽靈是集郵沙龍的發(fā)起者之一,他對記者說:“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集郵的人都比較安靜,喜歡細細地觀察事物,喜歡設(shè)計郵票和郵戳,不喜歡打牌,不會大聲喧嘩。我56歲了,現(xiàn)在因為還在工作崗位上,沒有太多時間整理我的郵品,我想將來退休以后就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將我的郵品收藏集合成冊了。我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收藏到屬于常德的《桃花源》郵票,這也是常德市集郵愛好者的最大心愿!”
夏明亮是常德市集郵協(xié)會的副秘書長,也是《常德集郵報》的執(zhí)行主編。他給記者講了一件事,常德電業(yè)局原工會主席、常德市集郵協(xié)會常務理事孫克茂已經(jīng)64歲了,曾經(jīng)患上了青光眼,視力急劇下降。后來他在集郵的過程,不斷翻看郵品,在欣賞中心情得到愉悅,現(xiàn)在病情好轉(zhuǎn)了許多。
對郵票的深厚感情不僅在集郵協(xié)會的會員間傳遞,社會上的集郵愛者好同樣十分踴躍的參加有關(guān)活動;特別是到了新郵銷售的時候,全市各郵政網(wǎng)點的郵品很快就會被搶購一空。
集郵愛好從小培養(yǎng),青少年盼望為《桃花源》郵票設(shè)計郵戳
東升小學是常德市武陵區(qū)的一所知名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2005年成為全國青少年集郵活動示范基地。這里現(xiàn)有學生1773名,每周二學校都有集郵知識課,每年參加集郵興趣班的學生有三四十人。在參加湖南省青少年生肖個性化郵票設(shè)計大賽的過程中,東升小學的參賽作品多次獲獎。記者在2013年1月的《小學生導刊》中看到一幅題為《解渴》的龍年生肖郵票設(shè)計作品,作者是東升小學六年的學生,作者不僅設(shè)計了郵票圖案,還寫下了設(shè)計心得:很久沒有下雨了,大地上布滿傷心的裂縫,路過的龍悄悄停了下來,澆灌著干旱的土地,他走過的地方青草茂盛,土地肥沃。
記者問東升小學的大隊輔助員李會蘭:“喜歡郵票的孩子與其他學生有什么不同?!彼f:“其實學校開設(shè)了許多課外輔導班,孩子一邊學習集郵知識,一邊了解信件的郵遞過程,視野更開闊了;特別是學習設(shè)計郵戳和郵票,非常有利于他們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想像力,繪畫水平高于同齡人?!?/P>
“以往孩子們多是設(shè)計生肖郵票的圖案,您希不希望發(fā)行一套屬于常德的《桃花源》郵票,讓孩子們親手設(shè)計自己家鄉(xiāng)題材的郵戳?”
“那真是太好了,如果是那樣,我想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一定會加深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特別是對自己生活環(huán)境的熱愛,我們都盼望著那一天!”
采訪后記:常德市桃源縣政府1992年5月21日,以桃政發(fā)(1992)59號文件向原郵電部郵票發(fā)行局請示發(fā)行《桃花源》特種郵票,未獲批復。2001年10月再次遞交請示,未獲批復。2005年10月,桃源縣郵政局向湖南省郵資票品局遞交報告,再一次請求發(fā)行一套《桃花源》郵票,未獲批復。2013年3月,常德市郵政局再次啟動《桃花源》特種郵票的程序……
對于常德人來說,申請發(fā)行《桃花源》特種郵票的過程就像桃花源的歷史一樣厚重、久遠。一枚郵票幾乎成為常德人心中的夢想,對武陵文化的傳承,對家鄉(xiāng)的深情眷戀,對常德這座城市實力和魅力的自信,鼓舞著常德人不懈努力,走在圓夢的路上。
在常德采訪,我們每到一處都不失時機地和當?shù)厝肆囊涣奶一ㄔ?。無論是導游、早點店的服務員、小學生、教師、旅游局的工作人員,大家都對桃花源有著自己的描述,當我們問,“你們希不希望發(fā)行一套《桃花源》的郵票?”回答則是,“那太好啦,我一定會買!”
以下是記者從桃源縣郵政局收集到的“為陶淵明所記桃花源遺址的佐證資料”,這些資料都是手寫體,有些字跡已不清晰,現(xiàn)抄錄如下,供記者參閱。
桃源縣桃花源為陶淵明所記桃花源遺址的佐證資料
一、陶淵明原作為證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1.“武陵”即今常德,歷史上沒有第二個被稱為“武陵郡”的地方。
2.桃源的前身為臨滄縣、沅南縣、武陵縣。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設(shè)桃源縣。固其境內(nèi)有古跡桃花源而得名,距今1034年,近一千年來從未更名。
3.全國通用中學語文課本中,關(guān)于《桃花源記》這篇課文的“武陵”一詞的注釋為: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二、國家權(quán)威工具書為證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縮印本《辭海》中有三個詞條可作為證明:
1.1568頁“桃源”詞條:“即桃花源”??h名,在湖南省常德市西南部沅江下游……東漢置沅南縣,隋廢入武陵縣,宋分置桃源縣,以其地有桃花源得名。”
2.1569頁“桃花源”詞條:“亦作桃源”。在湖南桃源縣西南桃源山下桃源洞。面臨沅江,背倚群山,風景優(yōu)美。相傳因東晉詩人陶淵明所作《桃花源記》、《桃花源詩》而得名……現(xiàn)存在古跡有桃源佳致碑,菊園、方竹亭、集賢祠、桃花觀等。
3.1569頁“桃源山”詞條:“在今湖南桃源縣西南,面臨沅江。下有桃源洞,又名秦人洞。相傳是東晉陶淵明所記桃花源的遺址?!?/P>
三、歷代名家詩文為證
1.唐朝詩人、文學家劉禹錫,公元806至814(即元和元年至元和九年),被貶任朗州司馬十年。在此期間,游桃花源時曾親題“桃源佳致”碑,至今保存。另外,他還寫了《游桃源——百韻》、《八月十五桃源玩月》等詩作(見《全唐詩》)。
2.唐朝李白、王昌齡、孟浩然、杜牧、張旭,宋朝蘇軾、黃庭堅、朱熹、陸游、姜夔,明朝王陽明、袁宏道,清朝石達開等。他們不僅游覽過桃花源,而且還留下詩文。其中,都提到桃花源為陶淵明筆下所記之地。據(jù)統(tǒng)計,桃花源留下的歷代名家各類作品共20余萬字。唐朝杜牧的詩碑至今尚存。
四、當代專家為證
1997年9月19日—20日,國家建設(shè)部城建司風景名勝處處長曹南燕,建設(shè)部風景名勝專家顧問、清華大學教授朱暢中、中國風景名勝區(qū)協(xié)會秘書長、專家馬紀群,專家顧問錢振越一行專程來桃花源考察評審。他們一致認為:歷史上承認此地為桃花源,此地就應是真正的桃花源。他們并擔任了桃花源的高級顧問。來源:中國郵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