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收到了淮南李忠的QQ留言,有驚喜傳書,當時心想不過是郵友間郵戳的罷了。 誰知收到后竟然真的是驚喜,盡管是一枚普普通通郵戳,但郵戳的地名很獨特——麗君。見到“麗君”兩個字,最先映入腦海的就是一代歌后——鄧麗君。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竟然有一條“麗君”路,在這條路上,還有一家叫“麗君”的郵局,于是,朋友將這枚蓋有“麗君”郵戳的明信片轉送給了我,因為他知道我喜歡聽鄧麗君的歌。
回望30年前,當改革開放的南風徐徐吹來,不但是經濟建設的蒸蒸日上,更為國人打開一扇文化的窗口,首當其沖的是深圳速度和來自寶島臺灣的最新流行音樂,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就是鄧麗君。雖然那個時期的開放程度遠沒有達到今天的楊子,但聽音樂成了那個時期我這一代人的唯一業余愛好。曾幾何時,在夜晚躲進被窩偷聽海峽對岸的廣播;與同學滿大街找尋鄧麗君的盜版歌帶;放學休息的時候就幾個人圍在一個“磚頭”錄音機前一遍一遍聽鄧麗君的歌聲……那個時候,只覺得鄧麗君的歌聲太完美了,簡直令人如醉癡狂。
上中專的時候,同宿舍的8個人雖是不同的專業,卻都喜歡聽鄧麗君的歌,每天都是枕著鄧麗君的歌聲入眠,將近4年的時間,鄧麗君的歌陪伴了我們一路走來的。也就是從那時起,擁有了中國唱片公司出版的7盒正版的鄧麗君歌帶,一直保存至今,雖然還不知道能不能在唱響,但這7盒磁帶一直靜靜存放在我的書柜里。
也許是太喜歡聽鄧麗君的歌,以至于對她的行蹤也非常留意。1995年5月9日,鄧麗君第一次出現在央視的新聞聯播中,但那卻是一個令喜歡她的歌迷最不愿意見到、最不愿意聽到的消息,年僅42歲的鄧麗君因病辭世。天妒紅顏,那一刻仿佛覺得時間都靜止了。也就在那一刻,鄧麗君的歌聲永遠定格在磁帶上、停留在錄影帶中,時至今日,18年過去,鄧麗君的影響非但沒有減少,卻在與日俱增,前幾天在與幾位80后同事聊天的時候,竟然發現他們也喜歡聽鄧麗君的歌,他們的手機鈴聲設置的都是鄧麗君的歌,很是驚奇,又不驚奇,因為鄧麗君屬于全體中國人。
在收到李忠寄贈的明信片后,也很驚奇,鄧麗君沒有到過大陸,更沒有到過桂林,那里卻有一條“麗君”路,至于這個麗君路是否與鄧麗君有關,卻不得而知了,但我也不想再探知,姑且就認為是吧。記得曾在網上見過一篇關于這條路的文章,觀點竟然與我有相似之處。2006年在桂林的這條麗君路上,建了一個紀念鄧麗君的主題音樂公園,有機會一定要去拜訪一下。
謹以此文紀念鄧麗君誕生60周年。作者:聞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