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的定義
郵票是由國家郵政部門或由政府許可設立的郵政機構發行,表示郵資已經預付并據以提供郵政服務的獨立的有價憑證。郵票的本質包含以下幾點:一是由國家(地區)郵政部門發行的;二是作為郵件納費標志的有價證券。
郵票的要素
郵票有三要素:即國家(地區)銘記、面值和主題圖案。
郵票名稱
指印在郵票票面上表示郵票發行目的的文字,如我國紀1郵票的票名是“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郵票名稱通常是由郵政主管部門確定的。有兩種情況需說明:一是有的郵票的名稱 未印在郵票票面上,如1992年我國發行的“青田石雕”郵票等。二是有的早期郵票郵票發行部門在發行時并末給郵票確定票名。對于后一種情況郵票目錄出版者總是根據郵票圖文為郵票定個票名,目的是方便集郵看的收集和研究。
郵票銘記
指印在郵票票面上的郵政所屬國家(地區)或發行機構的名稱,或者是它們的標志。一般都以文字、縮寫字母來表示國名。如我國1992年以前發行的郵票印有“中華人民郵政”、“中國人民郵政”字 樣,從1992年起發行郵票印有英文“(China)”和“中國郵政”字樣 ,把國名和郵政標記分印。美國郵票上用縮寫字母“USA”,前蘇聯郵票上用縮寫字母“CCCP”表示國名。郵票是國家(地區)發行的郵資憑證,郵票上必須印有國名(如中國)或地區(如香港)名稱。萬國郵聯對此有明確要求,但英國例外,英國郵票以英國國王頭像代表。識別郵票上的銘記可以了解是哪個國家(地區)或發行機構發行的郵票,進而探討有關國家的地理、歷史、貨幣、語言文字 等方面的知識。
哪些早期郵票值得收藏?
2004年嘉德春拍,大龍薄紙郵票全套1分銀、5分銀各二十五枚全張以47.3萬元成交。
早期票宜斷代收藏
清朝民國時期:“紅印花加蓋”風頭最勁
清朝、民國時期發行的老郵票價格目前已經不斷上升,最便宜普通的盤龍票(當時市價幾角錢)目前也要去到10元左右。最值得關注的是“紅印花加蓋”和“大龍票與小龍票”。
紅印花加蓋
“紅印花加蓋”因為在拍賣場上屢創新高,在早期票中風頭最勁,目前價格也一路上升,最便宜的票種,以前的價格為幾十元,現在已經上升到幾百元,翻了近十倍。
“紅印花加蓋”是海關用的票據,當時國家剛剛開始開辦郵政,因為還來不及制作郵票,便將海關的郵票用來改值。原票價從1分到5元不等,發行數量很大,達到幾十萬張。
“紅印花加蓋”又分為大字加蓋和小字加蓋,小字加蓋相對少很多。大字當1元的“紅印花加蓋”,目前價格不上萬元,而小字當1元的“紅印花加蓋”,就去到200多萬元了。據資料顯示,目前僅有一枚小字當1元的“紅印花加蓋”。另有一枚加蓋郵戳的孤品已被捐獻給國家。
“紅印花加蓋”受集郵愛好者的追捧,主要是因為其工藝上難以仿造。當時運用的是凸版印刷技術,而目前的技術只能仿出平版印刷,所以仿冒品通常容易被行家“一目了然”。另外,紅印花的原票非常稀有,所以即使無加蓋紅印花,也是價格不菲,造假者也無必要在原票上加蓋。
大龍票與小龍票
大龍票又稱海關大龍票,主要有3個版:闊邊黃大龍票、薄紙大龍、厚紙大龍,其中闊邊黃大龍票最為珍貴,而薄紙大龍最好要成套收藏,價格可達幾千元。不過大龍票收藏的難點就是其工藝簡單粗糙,容易仿造。而小龍票發行數量又太大,不那么值得收藏。
大龍票是1878年發行的中國第一套郵票,小龍票中的精品能過千元。不過,專家提醒收藏者們千萬不要將小龍票過水洗,小龍票是粉紙印刷,水洗圖案會褪色。
建國以來:自然人文類題材為收藏首選
也有許多收藏者專門收藏新中國的老郵票,這個時期的郵票也有部分珍品存在。郭先生表示,建國后的郵票以題材見長,早期發行的一些自然人文題材的郵票,如黃山、金魚、菊花、牡丹、梅蘭芳等題材的郵票一直備受收藏者的喜愛,可以說是“優勢股”,價格穩中有升,值得投資。
不過收藏新中國的郵票必須特別注意郵票的發行量,1982年后的郵票往往發行量比較大,這樣的郵票的價值就遠不如早年發行量適當的。同時要注意郵票的品種,自然人文類題材的為首選。當然,還有就是郵票的品相要好。
舊幣時期(指使用幾百元、幾千元面值的人民幣時期):這個時期的普通票、紀念票(以某件事情為紀念題材)、特種票(有非事件性的特種題材)都值得收藏。現在市場和藏家手中不難找到這個時期的老郵票,也有個別珍品存世,如前蘇聯35周年錯版票。
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這個期間的紀念票和特種票都有收藏價值。
近10年:最好收藏實寄封,因為目前存世量比較少,而且價格相對便宜,長期看收藏潛力大,而普通票的實寄封也有一定收藏價值。
“發行量巨大、郵品禮品化成風,令郵票收藏愛好者們對現代郵票失去信心”,有行家提出,目前“早期票”(泛指舊時發行的郵票)價格飆升,屢次以超過百萬元的價格成功拍出,除了郵票的價值逐漸被認識外,還因為部分藏家轉而收藏“早期票”,托起市場價格:“現在的郵品市場不是通常所說的那樣低迷的狀況,反而是非常火爆,而且不同于1991年、1997年那種一哄而上的高峰,形成了賣方市場,許多郵票的價格比前兩年翻了一兩番。”
“早期票”市場一片叫好聲,但什么“早期票”才值得收藏?
發行量大禮品化影響新郵
許多郵票收藏愛好者都表示,現在的郵票發行量太大,所以新郵票剛發行,價格會上升得很快,一段時間后又會迅速下跌,甚至跌穿面值。如近期發行的“青藏鐵路”,面值是2.4元,一開始上升到3元以上,很快又跌穿為1.7元。這樣的現象令收藏愛好者們對新郵票很失望。
北京嘉德拍賣公司郵品部專家郭先生表示,市場上經常有一些商家把郵票作為一種禮品,例如隨著唱片的發售而發行一套紀念郵票,又例如公司成立周年紀念又可以發行一套郵票……這些是郵票的商業價值,而郵票本身是沒有任何特別之處。這些郵票的價值不在于郵票本身,而是附加在上面的其他價值。也有行家提出郵票風行禮品化,一些非禮品化郵票反而買不到,令收藏愛好者們無可奈何,對新郵票失去收藏信心。因此,一些比較有實力的郵票收藏家轉而收藏早期票。
早期票值得追捧
今年6月5日中國嘉德以242萬元拍出一枚1897年紅印花加蓋小字當壹元新票(簡稱“小壹元”),創下國內郵票拍賣紀錄;之前還曾以220萬元拍出一枚紅印花加蓋小字當壹元郵票;而北京華辰則曾以127.6萬元拍出1897年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小字2分壹佰枚全張。
早期票存世量很多,進行系列收藏難度較大,廣東省錢幣學會專家劍琴老師建議收藏者按專題收藏或斷代收藏,將自己收藏的范圍縮小,收藏更有方向。
中國的郵票起于光緒年間(1878年)海關辦郵政,1891年國家辦郵政,至今有過百年歷史。所以從時間上看,“早期票”分為清朝民國和新中國的老郵票,目前最受關注的是清朝、民國的老郵票。收藏愛好者可按自己的實力、興趣選擇某個年代作為收藏研究對象。
識別假票4要點
專家建議收藏者們多看有關資料、關心資訊,與藏家們多溝通,并了解做假動態。“假票就是假票”,專家認為,雖然目前郵票的作假非常猖狂,但仍“有跡可尋”。
黑點:電腦偽造的票黑點仔細看可分辨出幾種顏色,而真品的黑點是純粹的黑色。
細線條:珍品的細線呈連貫,而假票的細線是斷續的。
紙質:真票使用的是專用原始紙,無經過加工,在熒光下無任何反應;假票多用銅版紙,在熒光下有反應。
印刷版別:真票通常各有特殊版別,而假票通常沒有。如猴票真品是凸版印刷,有些線條呈突起,而假票是平版印刷,無任何突起。 2006年嘉德春拍,紅印花加蓋小字當壹圓新票以242萬元成交。 2004年嘉德秋拍,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小字當4分復蓋以46.2萬元成交。
郵票收藏:一“齒”之差 天壤之別
對于郵票,“齒”是一個專用俗語,它的全稱是“郵票齒孔”。 郵票齒孔是郵票與郵票之間鑿打的孔洞或壓痕,凸出的部分為“齒”,凹進去的為“孔”,兩者合在一起,統稱“齒孔”。齒孔是郵票的重要特征之一。與此相對,無齒郵票或無齒小型張,則是專門區別有齒郵票或小型張的概念。同樣沒有齒孔小型張如紀33《古代科學家》、紀47《人民英雄紀念碑》、紀50《關漢卿》以及后期J162《孔子》、J163《建國40周年》等,因為沒有同題有齒郵票,價格上也沒有相應比照,所以郵市參與各方不將它們歸類于無齒郵票的行列。
在郵市,“無齒”是個特別的概念,同是郵票,有沒有這個“齒”字,價格大不一樣。
以T132《麋鹿》為例,1997年郵市高峰時,同是兩枚郵票,有齒郵票價格在12元附近,而無齒郵票卻在40元以上。由于價格差異太大,不少貪小利者玩起心思,將有齒郵票的“齒”裁去,冒充無齒郵票出售。無齒《麋鹿》四方連價格高時,在200元左右,而同期有齒《麋鹿》四方連,喊價才50元左右。近些年市場疲軟,無齒《麋鹿》四方連也萎縮到45元附近。盡管如此,它還是比有齒《麋鹿》單套2元的價格高出許多。
嚴格地說,新中國郵票發行至今,無齒郵品只出有7套,包括5套郵票,2枚小型張。5套無齒郵票中,有4套是老紀特郵票,發行期主要集中在1962年和1963年,其中紀念郵票1套,為1962年8月8日問世的紀94《梅蘭芳舞臺藝術》,全套8枚。特種郵票3套,都是1963年發行的,分別是6月1日問世的特54《兒童生活》,12枚一套;8月5日問世的特59《熊貓》, 3枚一套;9月25日問世的特60《金絲猴》,3枚一套。短短4個月間推出3套無齒郵票,時間之緊,套數之多,在世界郵票發行史上也不多見。老紀特郵票的這4套無齒郵票,發行量均不詳。
新JT郵票對“無齒”形式控制較嚴,全部353套郵票中,只有1988年12月20日發行的2枚套郵票T132《麋鹿》,才另有無齒品種。原郵電部安排50枚渾然一體的無齒《麋鹿》大版,目的也是呼吁郵人加大對珍稀動物的關愛。無齒《麋鹿》的發行量為744.4萬。
編年郵票中的兩款無齒品種都是小型張形式,一是1995年9月14日推出的95—19《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 北京1995》,俗稱無齒“桂花”(售價3元,紀念郵折50元);一是1996年5月18日推出的96—11《1996中國—第九屆亞洲國際集郵展覽》,市場稱之為無齒“寶鼎”。兩者都有同題有齒小型張,不同的是,兩款無齒品種是兩次國際性郵展的主題郵品,發售對象略有區別。無齒“桂花”發行量控制較為嚴格,只有56.7萬枚。相比之下,無齒“寶鼎”泛濫成災,發行量546.5萬,差不多翻了10倍。
郵市歷次行情中,無齒郵票雖不是運行主體,但每次都以其獨特個性參與,并起到一定影響作用。1997年中國集郵總公司印行的《郵票價目表》上,《梅蘭芳舞臺藝術》結算價為2.3萬元、《兒童生活》1000元、《熊貓》1700元、《金絲猴》1200元、《麋鹿》30元、無齒“桂花”800元、無齒“寶鼎”160元。現在它們的市價自然大幅回落,2006年8月上旬末,《梅蘭芳舞臺藝術》 1.5萬元、《兒童生活》550元、《熊貓》1300元、《金絲猴》750元、《麋鹿》11元、無齒“桂花”190元,無齒“寶鼎”23元。與其他有齒品種相比,它們的價格還算是強硬的,尤其是《梅蘭芳舞臺藝術》,距1997年中國集郵總公司的泡沫價格,相差已經不是太遠。
哪些郵品不宜收藏
有的集郵愛好者容易走入一個誤區,即求珍求全。其實,對郵品的收藏,只要精力與財力狀況允許,以豐富的“郵識”為條件,實行兼容并包,又何嘗不可呢?但是,確實有3種類型的郵品不宜過多收藏。
花紙頭是一種穿著郵票外衣,實為仿真郵票的印刷品。它與普通郵票一樣,印有國名、圖案、面值,并打有齒孔,一般也蓋有郵戳。但是花紙頭的面值是虛擬的數字,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郵資。這類郵票設計得大都花里胡哨,引人注目,并以銅版紙印刷,容易引起集郵愛好者的購買欲望。所以,對于這類郵票的收藏應慎重。
還有一種金銀郵品。這類郵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動輒鑲金嵌銀,顯得雍容華貴,這也成為它的最大賣點。起初人們看到這類郵品不俗的包裝,容易將其與珍郵等同起來,再加之廣告上“限量發行”、“流水編號”等字樣的大力吹捧,便慷慨解囊。后來隨著人們“郵識”的增加,加上該類郵品受到“不得組集參展”的限制,許多人認為把它們存放在家中也不過是占據空間罷了。
另外,商業郵票也不宜多藏。這類郵票的發行國大多是一些非洲國家和歐洲內陸以發行郵票為支柱產業的小國,其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印刷精美。這類郵票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大量出口,外銷大大超過了內需。這類郵票曾在1996年至1997年間風光一時,但隨著郵市走冷,也就逐漸無人問津了。
郵票收藏十忌
一 忌日光暴曬—— 郵票受陽光照射過久,會褪色或變色。夏季氣溫較高,不宜在陽光下翻看郵冊,以免郵冊和護袋變形,背膠溶化。
二 忌受潮 —— 郵票受潮,會發生霉變和斑點,甚至紙張霉爛,刷膠票則會粘連。郵冊應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在雨季和空氣濕度較大時,不宜整理、欣賞郵票,但應適當翻弄散潮。
三 忌接近酸—— 郵票不宜與酸性或堿性物質接觸,同時也怕受到煤氣、沼氣及化學藥品的侵蝕。浸洗郵票時,不能用含有酸性、堿性及其它易起化學作用的洗滌劑。郵票存放也應遠離這些物質。
四 忌票面污染—— 整理郵票時,要注意清潔,有的人在浸洗、整理過程中不注意,即印色、墨水、油污、灰塵等弄到郵票上,這些不潔之物使郵票受到污染,影響圖案的清晰和票面的美觀。
五 忌拿手指摸—— 有的人圖方便省事,不用鑷子取郵票,而用手;有的人在欣賞郵票時,用手摸弄郵票,這容易使票齒受到損失,同時手上的汗漬、油污會將票面弄臟而失去原來的光澤。拿取郵票一定要用郵票鑷子。 整理欣賞郵票時,手要洗凈,桌面要擦抹乾凈,以免郵票受污。
六 忌長期閉藏重壓—— 將郵票久藏在箱子里,不輕易拿出來翻看,日子久了,因空氣不流通,箱內潮氣散不出,會使郵票受潮,發生粘連,甚至蟲蝕也不知道。同時裝滿郵票的貼簿、插簿或袋裝郵票,都怕擠壓,尤其是刷膠票,長期擠壓會粘連。所以不要將郵票長期閉藏在箱子里不去過問,而應該經常翻弄、檢查。箱子還應放一包生石灰,吸收潮氣。郵冊存放宜直立,且不要過擠,平放時不要重壓。
七 忌鼠咬蟲蝕—— 老鼠、蟑螂、蛀蟲都會咬壞郵冊和郵票,尤其是用漿糊粘貼的,更容易發生鼠咬蟲蝕的現象。所以粘貼郵票一定不要用漿糊,而用膠水紙。郵冊、郵票的存放,要選擇鼠蟲不易侵擾的地方。
八 忌硬撕蠻揭—— 有的搜集舊郵票從信封上硬撕揭,造成撕爛、揭薄或損壞票齒。應該從信封上剪下,放在清潔的溫水中浸泡。浸脫的郵票,用棉球將背面殘留的漿糊、膠水、紙屑輕輕洗凈,再用吸水紙吸乾、晾乾。
九 忌胡粘亂貼—— 粘貼郵票不能用漿糊往郵票冊上貼,這樣就不便移動,還容易霉變起斑點,遭蟲蝕鼠咬,所以粘貼郵票應用護郵袋或膠水紙。
十 忌雜亂無章——搜集郵票要加以整理,切忌雜亂無章。郵票要按照專題或國別放在一起,一套套不要打亂。如果亂七八糟放在一起,越積越多, 則不便整理、欣賞和研究。
郵票投資的“門道”
2003年與2004年發行的小版張應成為投資者首選的建倉對象。
郵票市場自1997年春季見頂回落之后,已經進入第八個調整年,新老品種價格屢創新低,投資者的信心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似乎投資郵市已經無利可圖?
其實不然,管理者發現這種趨勢后,已連續推出一系列穩定市場的措施,市場走穩跡象已有所顯現,底部特征越來越明顯,這反而會給準備新入市投資者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那么,初涉郵市的投資者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
哪些郵票不要碰?
有幾種類型的郵票最好不要碰。一是紀特、“文革”、編號、JT票。 因為這些票中的許多品種都堪稱新中國郵票的經典,給早期集藏者帶來了豐富的回報,但由于價格相當高,且流動性極差,已不適宜進行長期投資,更不適合投機,只適宜收藏,這在票中的前期品種體現得尤為突出。
二是生肖系列郵票一年不如一年,只收藏,絕不投資,但是可以適當進行投機。在生肖系列票中只有1980年發行的“庚申年”票(俗稱金猴票)創造了上萬倍的增值神話,目前的價格為1550元左右,其他品種市場表現均屬一般,尤其是第二輪生肖票長期處于打折的狀態,使得市場形象嚴重受損。2003年1月5日的“生肖羊”票是第二輪生肖票中的最后一套,盡管發行量已降至約120萬版,但打折照舊,即使發行量只有80萬版的“生肖羊”小版張,上市之后價格也是連續下挫,形成新的套牢盤。
“香港回歸”金箔張則是典型的垃圾品種,新入市者遠離它可以有效地規避風險,“香港回歸”金箔張上市之初曾引發瘋狂的搶購,搶購者自認為是搶到了金娃娃,然而事實卻是瘋狂的搶購者掉進了永遠無法爬上來的陷阱。
同時,編年小型張已經不適宜短線投機炒作,更不應該長期持有。編年小型張是指自1992年開始發行的小型張,它具有面值高、發行量大、長期折扣率高,套牢盤極重的特點。這決定了它已經不適合短線投機炒作,而長期投資損失更大,且一旦被套就是數年也毫無起色,例如2001年發行的“聊齋”小型張,上市之初價格高達48元。而今不到8元。在高位追進此張者,其承擔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
怎樣投資最有效?
與以上提到的那些品種不同,2003年與2004年發行的小版張應成為投資者首選的建倉對象。由于2003年與2004年小版張在發行量上占有絕對的優勢,因而時常成為反彈行情中的領頭羊或是最活躍的品種,短線機會比較多。例如“毛澤東”小版張前些時候就成為資金追逐的對象。
除了選對郵票的品種外,投資者一定要防范郵票的品相、品質風險。由于郵票的買賣是實物交易,防范品相、品質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品相是決定郵票價值的重要因素,倘若好品相的“生肖猴”票價格為1550元左右,而品相差的可能不值300元。初涉郵票市場的投資者因集郵知識和經驗的欠佳,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造假者鉆了空子,而買到假貨,因而防范品質風險就成為頭等大事之一。新手在購買成封的小型張時要加倍小心,最好到有信譽的固定郵商攤位上購買。
當市場趨勢發生變化時,投資者不僅要止盈,而且更要堅決止損,因為止損是對行情的否判斷,這一點對于投資者來說是極為關鍵的,如果不進行止損,一切努力都將會注定失敗,許多投資者之所以都栽在“甲申年”大小版張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未能進行及時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