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審計事業開展三十周年,中國郵政將于2012年11月30日發行/1,全套郵票4枚,展現中國從古至今不同時期審計工作概況,票圖名稱分別為審計萌芽、古代審計、紅色審計、當代審計。該套郵票將采用四枚連印的形式,整版總共4套16枚郵票。該套郵票原定于今年3月2日發行,但因故推遲,郵票設計者仍為汪濤。以下為原定于今年三月郵票發行之前《中國審計》特種郵票設計師汪濤關于此套郵票設計的訪談內容,可以進一步了解此套票的設計理念和內容。
《中國審計》設計師汪濤講述郵票設計過程
很高興受中國郵政的邀請參加《中國審計》郵票的設計工作從接受邀請到交稿只有一月的時間,對設計者來說確實是個挑戰。我平時的思維較活躍,設計時喜歡嘗試新點子,在動手設計前,先查閱了關于審計的文獻資料。了解后,才發現我國的審計監督制度源遠流長,發展至今已成為促進國家政治民主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手段,而且現在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感到這個選題很有意義,但由際的題材內容廣泛,時間跨度也大,需要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時間點和元素,設計時宜穩中求變,力求嚴謹。
我在交稿時共提供了兩套方案,其中有一套豎式稿方案,方案的創意點是:以典型的中國字體如繁、隸、宋等作為背景,體現“審計”有著 :一種以文本工作為主的工作特質,又可與前景中的各個歷史階段標志性的審計物件加以對應,體現時間感,并能與前景物件形成動、靜對比,表現一種空間感,以動態的變化加強細節的處理。
評委們似乎更傾向于那套橫式方案,這套方案的立意則趨向以中國傳統的構圖、元素、色彩等來表現主題。4枚圖案分為“古代篇”和 “現代篇”兩部分,橫式構圖, 4枚相連,如中國長卷。色彩偏雅,元素相融。
正如所有的藝術創作一樣,表現“過去”較易,而體現 “現在”則有相當的難度。我在設計時也遇到了這個問題。對前兩枚,歷史就在那兒,我做的工作般 “讓它靜靜的訴說”而后兩枚圖案確實費了不少周折特別是最后一枚,首先是色彩,想表現當代審計發展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色彩很容易就變得很“跳”,與整套郵票雅致的基調不兼容;其次是想表現的元素很多,難以取舍。《憲法》、《審計法》是當代審計的基礎;《審計報告》、《審計結果公告》是審計工作的物化體現;審計工作的成果體現在大至國家重點工程、重大慶典,小到人民曰常生活中的點滴細節上;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審計工作也進入了數字化時代,如何體現字化”審計,以區別于歷史上的審計工作,眾多元素在方寸之間無法一一體現,做“減法”實在不易。我在與審計署和郵票設計部門的領導、編輯多次溝通交流后,幾易其稿,調整后的設計稿前兩枚趨“靜”,后兩枚漸“動”,視野開闊,整體感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