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不能再將它視為單純的郵資憑證了。隨著時代的前進,社會的進步,中國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如今的郵票除了郵資憑證的功能外,更重要的己經拓展為一種社會文化,國家名片。
在集郵市場發展數十年的過程中,經歷了漫長的路邊交換與交易市場,隨后發展規劃成具有合法資格的室內郵幣卡市場,從郵幣卡市場不斷地演變過程分析,集郵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不規范到規范的過程。在此期間產生過1988年,1991年,1997年三次大的行情,不論這三次大潮對市場產生多大的影響和損害,但客觀上是發生過了,它留給我們太多的警示和思索,這種警示和思索不僅針對郵政當局,也針對廣大集郵收藏者和投資者。正因為如此,才會形成長達10多的低谷期,這10多年的時間,足夠郵政部門去面對和探索市場的出路,也足夠投資者冷靜的做出選擇,因為,不管你堅守還是放棄,集郵市場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它不可能因為你的放棄就不存在了,什么叫文化的魅力,或許這就是了。
郵票是一種文化,郵票具有特殊的價值形式,這己經是由社會認可了的。既然郵票本身具有了誘惑力和增值潛力,就有人去收藏它,就有人鐘愛它,就會有與之相聯系的市場存在,集郵市場的存在不僅活躍了郵票本身,也促進了集郵文化的不斷發展,正因為如此,市場的社會經濟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郵政體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國家在近些年提出的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繼十七大報告之后,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論及“生態文明”,并將其提升到更高的戰略層面。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這是總攬國內外大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新部署。
江蘇紫金文交所的成立,并把郵幣市納入其中,是看準了郵幣卡文化大發展這一重大契機,以前單純的郵幣卡收藏和市場交易,己經跟不上國家新部署的需要,郵幣卡文化的大發展、大趨勢還要用大思維,大改革,大創新去實現,這就是紫金文交所即將開創的資本運作模式,也就是郵幣卡文化的股市化模式。
從郵幣卡市場的發展來看,簡單的收藏模式,市場模式,己經不能適應國家提出的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需要,因為現有收藏和市場模式制約了郵幣卡文化的大發展,不利于社會資本有效的參與其中。在收藏模式,市場模式的基礎上拓展到文交所提供的資本運行平臺,股市化地運行郵幣卡文化,將會更加繁榮和搞活郵幣卡文化這一領域,對推動我國集郵事業的發展將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
郵票收藏,市場交易,文交所資本運作,這三者并不矛盾,收藏有個人的愛好,市場適合中小投資者交易,文交所是大資本展示的舞臺,也是中小投資者選擇的對象。郵市發展到今天,增加了一個資本運行的文交所,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們有個適應的過程,有個了解的過程,有個參與的過程。也相信江蘇紫金文交所能創辦成功這個供社會大資本參與的交易平臺。
2012年就要離我們而去,在這一年中,我們除了等待,還是等待。在這一年中,該調整的都調整了,熱點炒作漸去漸離,被熱門品種套住的人也不用過于失望,郵市還在,郵市的趨勢還在,調整是為了發展,尤其是現在,我們的思維要跟上形勢的發展。今年雖然市場繼續調整,但在調整時期也有圈有點,一是炒作熱點得到了抑制;二是1983年至2002年間的產品票、編年票和所有低價版塊在暗流,從價格上雖然看不出什么?去市場深入了解一下就什么都清楚了。
這輪行情己經產生過2009年至2010年的第一階段浪潮,在這個浪潮中JT票和文革票,編號票已經上去了,一輪、二輪、三輪生肖(含黃版)也起到了引導作用,次新郵也有所刺激,雖然這二年調整夠狠,但夯實了底部的東西今后再有浪子就有看頭了。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將會產生第二階段的浪潮,在這個浪潮中所有低價版塊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不要小瞧編年票,垃圾型張、小本票和封片,這類本該體現價值的東西總有閃光的一天,你不看好有人看好,你要放棄有人堅守,不管你是放棄或堅守,時間會給出答案的。作者:黃興躍 2012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