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集郵,郵品收藏并不多,更無珍奇可言,多的是自己經常參加各級集郵收藏文化活動,與郵相伴,與友同樂。
我與許多朋友一樣,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接觸集郵。但真正的集郵活動還是自己臨近退休的前幾年才開始,是參加了省、市郵協、成為其會員后才步入正軌的。后來又是專題集郵把我的集郵活動引到了一個更新的天地,享受著一次次求知求樂,十分充實的過程。
一、愛好專題集郵
首先,感覺專題集郵適合自己。我覺得中外郵品無法收全,自己也缺少長期積累與沉淀只能有重點地擇其一、二,而專題集郵可以對某些專題領域的知識有更系統、更全面地了解,對自己產生了吸引力,且符合自己的個性追求和興趣,于是,我便走上了專題集郵之路。
第二,自己收集的專題郵品。一是體育方面的,主要是球類方面的郵品,如籃球、排球、高爾夫球等。二是建筑方面的,主要收集了橋梁專題郵品。三是文化生活方面的,因其中也充滿了許多知識與學問,耐人尋究,我選擇了帽子等專題。四是電力方面的,自己的職業情結所致,主要收集中外電力專題郵票。
第三,編組郵集與參展。編組郵集是創造性的集郵文化活動,也是我盡享集郵樂趣的過程。
從編組一框郵集起步,一框郵集《投籃》算是自己的處女作,后來則有了《排球》、《走近高爾夫》和《鼠的傳說》等。
運用“點菜吃飯”的方法編組郵集。即做什么題目的郵集,就收集什么范圍的郵品。既節省時間,又節約費用。
精心編組競賽類郵集,努力向FIP目標靠近。幾年來,自己先后完成了4部一框類和2部5框類專題郵集,分別參加了各級展覽,獲得了或大或小的一些榮譽。
第四,編寫郵票圖說電力專輯。為了畢生的電力職業與集郵愛好,幾年前,自己開始著手籌劃,采用專題集郵的方式編寫一本關于電力工業發展專題的科普類郵書。《光明的魅力——郵票上的電力工業》一書現已面世。
二、集郵的幾點體會
1、參加集郵組織,能夠結識眾多的郵友,獲取多方面的幫助。我先后參加了生肖集郵研究會、中國電力集郵協會、齊魯集郵研究會、中國郵史研究會湖南分會和華夏專題集郵研究會等集郵組織。結識了許多集郵大師和郵友,從中受到了許多的教益與啟示,充實了自己,增進了友誼。
2、入門源于興趣,進步需要學習。首先要喜歡集郵,愿意投入精力。同時還必須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學習,向書本學、向郵友們學、在實踐中學。我努力做到三條:一是多求教。做專題,既要向郵友請教,還要拜專業能人為師。二是多觀募。多參觀各級各類郵展和參加郵事活動,吸取他人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三是多動手。就會不斷增進自己的郵識和豐富組集的技巧。
3、要有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與計劃。集郵可以伴你終生,無限期地堅持下去。但編組郵集則要受年齡、精力和財力等因素的限制。所以,集郵要充分考慮自身情況,心中既要有一年計劃,也要有一個三、五年的大致目標,量力而行,才能真正長期與郵相伴,享受集郵的樂趣。
總之,集郵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因人而宜,可簡可繁。只要你真正了解了集郵,喜愛上集郵,自然也就樂在其中。(此文已刊登在2012年《常德集郵沙龍簡報》第60期上 孫克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