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大家國慶節快樂!人逢喜事,常常會相贈禮物表示祝福。而國家過生日,也會有一些特殊的禮物來慶祝。在國慶期間,《焦點訪談》將推出以“國慶禮物”為題的系列節目。今天我們先從郵票說起,小小的郵票,被稱為國家的名片。方寸之間,包羅萬象,記錄歷史。新中國成立以來,發行了一系列國慶紀念郵票,而這些郵票在內容設計、制作發行的背后,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開國紀念郵票的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郵票上毛澤東主席頭像居中,背景是五星紅旗和天安門廣場。既然是為開國盛典準備的禮物,本應在1949年10月發行,然而這枚郵票卻沒有趕上這個時間。說起這件事,93歲的鄧連普老人,至今依然感到十分遺憾。鄧連普是我國郵政部門建國時期負責郵票發行的工作人員之一,發行一套開國紀念郵票,是他在建國之前就開始忙碌的任務。
開國紀念郵票初稿的設計圖案,是由著名畫家張仃和鐘靈共同設計的。和后來公開發行的定稿不同,這版設計圖案中有紅和黑兩種顏色,這給郵票印刷帶來了難題。毛澤東像是一個側面像,和國旗疊加在一起,當時的印刷條件不能準確地套印,領袖的面部線條經常會錯位,影響了畫面的美觀。
由于印刷技術落后,印刷遲遲不能印出令人滿意的效果,讓郵票制作的時間一推再推。與此同時,在審閱郵票圖案的時候,又有人提出毛主席的頭像畫得不夠像,于是又找人重新修改了設計,把毛主席的側面像改成正面,紅旗改得更有動感,為了方便印刷,畫面的顏色主體也統一成了紅色。這套新中國開國紀念郵票最終在1950年7月1日發行,面值分為從800元到3000元不等,當時新中國剛剛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幣,800元相當于現在的8分錢。
當時由于新中國成立不久,人民幣還沒有在全國通用,在東北地區使用的是從解放戰爭時期就開始流通的東北幣,因此當時的郵票都會額外印一批專供東北貼用。除此以外,這套郵票還有一種特殊類別已經印制出來卻最終沒有發行,那就是“旅大票”--只適用于旅順和大連的郵票。一套郵票,三種幣值版本,這正是新中國開國時期經濟建設百廢待興的真實體現。
郵票見證歷史發展
1979年,國慶三十周年來臨之際,當時實現四個現代化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這個主題也自然成為國慶三十周年紀念郵票的重要內容。然而,受時代局限,過去習慣畫的大多是人頭像和紀實場景,而四個現代化應該如何表現讓設計師們很頭疼。
這套郵票的主要設計者薛世貴已經去世,從原始資料中我們仍然能夠看到他設計思路的來源。一副表現科技現代化的郵票選用了DNA的圖形,而在畫作的背后作者用鉛筆寫著幾排小字,這是一本德國科技書籍的名稱,也是DNA圖形的出處。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的科技水平還很低下,連郵票中一個DNA的圖案都要在國外的書籍中才能找到,可見當時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處于一個比較落后的階段。而且,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收藏的原稿中還可以看到,當時的設計手稿完全是手工繪制,修改起來十分麻煩,所以圖案和輔助的文字說明只能分開來制作。
1979年國慶節之后,改革開放的大門一旦打開,中國走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三十年過去,2009年新中國迎來六十周歲華誕時,中國的面貌已經發生了巨變,留給設計師的難題不再是不知道畫什么,而是在眾多的輝煌成就中如何取舍的問題。
和前輩們需要辛苦地粘貼文字和圖案完全不同,如今的設計師利用最新的電腦技術,可以很方便地進行各種設計和修改。
經過精心選擇,最終發行的國慶六十周年的紀念郵票一套四張,用歷史照片再現了開國大典、改革開放、港澳回歸等里程碑式的大事件,而充分展示國家實力和中國人風采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入選了這套郵票。
就在今年國慶節前的幾天,北京郵票廠的工作人員異常忙碌,盡管今年沒有發行國慶郵票,但他們正在為即將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印制紀念郵票。其中一張名為《科學發展》的郵票,畫面是今年發射的神州九號飛船,以及神九和天宮一號對接的歷史瞬間。小小的郵票中,展示了最新科技成就和奔向未來的信心,這套郵票將在十八大召開的當天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