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一片集郵”概念被首次提出以來,這一集郵界的新生事物逐步被廣大集郵者和各級集郵組織認可,日前由北京市集郵協會成功主辦的“全國一片集郵邀請展”,更是擴大了“一片集郵”的社會影響力。筆者認為,“一片集郵”之所以能夠走出一片集郵新天地,在于它有三個有利于。
一是開展“一片集郵”有利于激發廣大集郵愛好者,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對集郵的興趣。
由于時代的進步,各種娛樂活動的增多,青少年對于“集郵”這一“嗜好之王”的興趣漸淡,失去了青少年集郵者,就等于失去了集郵的未來,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想方設法培養青少年對集郵的興趣,“一片集郵”制作難度相對較小、易于入門等特點,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集郵者的行列,通過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制作激發他們的熱情,想象力和對集郵的興趣,使其受益終生。“一片集郵”的門檻低,它使廣大集郵愛好者不再為藏品不豐,或其他種種原因無緣在郵展中展示自己作品的遺憾。同時,因作品被展出而產生的“成就感”,使參與者不自覺地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的作品,進而“一框”,再進而步入更深層次的集郵展覽殿堂。
二是開展“一片集郵”利于集郵者集郵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片集郵”雖小,但是可傳統、可專題、可極限、可開放,… …,可制作各種類別的郵集,可謂“一小見大”,這就促使集郵者必須主動學習各方面的郵識,以便更好的駕馭、展示自己的郵品。同時,貼片的制作過程又充分展示個人的想象力、知識面、對郵品的組織能力、平面構圖的審美能力及文字編輯能力等,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集郵者的郵識,待藏品豐富后,組織更大規模、高級別的郵集作品。潛移默化中提高了集郵者的集郵綜合素質。
三是開展“一片集郵”有利于增強基層集郵協會的凝聚力。
我國的集郵協會會員眾多,但能夠組織一部像模像樣的郵集參加各種郵展(哪怕是基層郵展)的人還是極少數的,基層協會組織每一次郵展活動都要費很大的力氣,但還是“曲高和寡”。“一片集郵”門檻低,從開展這項工作的基層郵協來看,它吸引了更多的會員、集郵愛好者參與到活動中來,由被動參觀轉為主動參與,使同樣一個標準展框的作者由1人變為16人,會聚了更多的人氣,無形中提高了基層集郵組織的凝聚力,推動其他各項集郵活動的健康開展。
實踐證明“一片集郵”是普及和推廣集郵活動,讓更多的集郵者參與集郵展覽,從而引導參展者由簡到繁、由小到大,不斷提高編組郵集的水平的好形式,符合我國現階段的集郵國情,“一片集郵”大有可為。愿“一片集郵”在全國基層集郵協會普遍開花,在轟轟烈烈的集郵“五進”活動中廣泛開展,愿更多的人通過“一片集郵”走進集郵殿堂。作者:王海濤 本文在《中國集郵報》2012年8月17日第一版“微言堂”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