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定于2012年8月31日發行《宋詞》特種郵票1套6枚。詳情如下:
志號:2012-23
圖序 圖名 面值
(6-1)T 晏殊《浣溪沙》 80分
(6-2)T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20元
(6-3)T 秦觀《鵲橋仙》 1.20元
(6-4)T 李清照《一剪梅》 1.20元
(6-5)T 陸游《卜算子•詠梅》 1.20元
(6-6)T 辛棄疾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3元
郵票規格: 40×35毫米
齒孔度數: 13×13.5度
整張枚數:6枚(一套)
整張規格:135×220毫米
版 別:膠印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設 計 者:高云
版張邊飾設計:夏競秋
資料提供:遼寧省博物館
責任編輯:王靜
印 制 廠: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注:此套郵票采用微縮文字將宋詞三百首全文印刷在郵票邊紙上,借助點讀筆點觸,可欣賞到宋詞朗誦。另制作四方連郵票折,成品規格為110mm×165mm,面值34.40元,專用于中國集郵總公司郵品。四方連設計者為夏競秋,文字撰寫為余國林。
《宋詞》特種郵票詳情背景資料及原地郵局
中國郵政定于2012年8月31日發行《宋詞》特種郵票一套6枚,票確定表現的幾首詞包括晏殊的《浣溪沙》、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秦觀的《鵲橋仙》、李清照的《一剪梅》、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詞,詩歌的一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風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 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
然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 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漢族,北宋撫州府臨川城文港鄉人,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之后到秘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宋史》說他“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閑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數文人的作風一樣,晏殊的詩文詞都是繼承晚唐五代的傳統,他“贍麗”之中有沉著的內容,所以不流于輕倩、浮淺,故為當時所重。
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一說刪并《世說新語》。主要作品有《珠玉詞》,他的詞今存130余首。
郵票原地是江西臨川郵政局,郵政編碼344000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鑒賞
本篇是蘇軾詞中具有豪雄氣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詞壇上最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寫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當時,由于蘇軾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貶謫到黃州,這首詞是他游賞黃岡城外的赤壁磯時寫下的。
此詞開篇從滾滾東流的長江著筆,隨即用“浪淘盡”把大江與千古人物聯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涌奔騰,又使人想見風流人物的非凡氣概,體味到作者兀立長江岸邊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極大。“風流人物”,指出色的英雄人物。接著“故壘”兩句,點出這里是傳說中的古代赤壁戰場。“人道是”意謂“據人們講”。周瑜大敗曹兵的赤壁戰場究竟在哪兒,向來眾說紛紜,現一般認為是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也有說是在蒲圻縣西北的,蘇軾在此不過是姑且借景懷古以抒感而已。“周郎”,即周瑜。以下“亂石”三句,集中寫赤壁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這種從不同的角度而又訴諸于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擴,精神為之振奮!歇拍二句,總結上文,帶起下片。“江山如畫”,是作者和讀者從以上藝術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偉畫卷中自然得出的結論。錦繡山河,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出色的英雄,三國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周公瑾……真是“一時多少豪杰”!
這首詞從總的方面來看,氣象磅礴,格調雄渾,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了一個英氣勃發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為用詞體表達重大的社會題材,開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蘇詞的獨特面貌,產生了重大影響。據俞文豹《吹劍錄》記載,當時有人認為此詞須關西大漢手持銅琵琶、鐵綽板進行演唱,雖然他們囿于偏見,其中不無微詞,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這首詞的出現,對于仍然盛行纏綿悱惻之調的北宋詞壇,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稱大蘇,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朝進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潁州、杭州等地,官至禮部尚書。一生歷盡仕途坎坷:神宗年間,以“作詩訕謗朝廷”罪貶置黃州;哲宗年間,又以“為文譏斥朝廷”罪遠謫惠州、儋州。卒謚文忠。他是宋代最為著名的作家,詩、詞、文皆獨步一時。其詞雄闊超曠,橫放杰出,于傳統的花間詞風外別立一宗。又以詩入詞,開拓詞境,推尊詞體,對北宋詞壇多所革新。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蘇東坡不僅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做的好,書法也堪稱一絕,他是宋四家之一,宋四家是: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代表作就是《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該詞創作于現在的黃岡市區——古城黃州。
郵票原地是湖北黃岡黃州郵政局,郵政編碼436101
秦觀《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本詞的內容也正是詠此神話。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柳永、蘇軾、張先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鵲橋仙》鑒賞
“七夕”是一個美好而又充滿神話色彩的節日。杜牧《七夕》詩云:“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相傳這天夜晚(陰歷七月初七)是分居銀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織女是織造云錦的巧手,所以,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別好看。舊時風俗,少女們要于此夜陳設瓜果,朝天禮拜,向織女“乞巧”。這個魏以來就流傳著的美麗神話,引起了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的詠嘆。其中能長久地膾炙人口,傳誦不衰的絕唱,則要推秦少游這首《鵲橋仙》了。
七夕詩話:兩情若是長久時
牛郎織女的傳說源遠流長。從資料看,源于周代,甚至更早一些,六朝時便形成了完整的故事,與《白蛇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并稱我國四大民間傳說,并派出生與之相關的一些傳說與民間活動。諸如,傳說每年陰歷七月七日夜,在葡萄架下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又說秋天晴空里飄浮的游絲,是喜鵲上天為牛郎織女搭橋時獻身所化;有些地方在七夕把全村的雄雞都殺掉,以防它們報曉,好讓牛郎織女朝夕相守,不再別離,等等。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別號邗溝居士;秦觀是蘇東坡的弟子,“蘇門四學士”之一。漢族,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中后期著名詞人,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合稱“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熙寧十一年(1078年)作《黃樓賦》,蘇軾贊他“有屈宋之才”。元豐七年(1084年)秦觀自編詩文集十卷后,蘇軾為之作書向王安石推薦,王安石稱他“有鮑、謝清新之致”。因秦觀屢得名師指點,又常與同道切磋,兼之天賦才情,所以他的文學成就燦然可觀。后于元豐八年(1085年)考中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引薦為太學博士,后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哲宗于紹圣元年親政后(1094年)“新黨”執政,“舊黨”多人遭罷黜。秦觀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任監酒稅之職,后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觀被任命為復宣德郎,之后在放還北歸途中卒于藤州。其散文長于議論,《宋史》評其散文“文麗而思深”。其詩長于抒情,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游春,終傷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約派詞人,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歷來詞譽甚高。然而其詞緣情婉轉,語多凄黯。有的作品終究氣格纖弱。代表作為《鵲橋仙》、(纖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滿庭芳》、(山抹微云)等。《鵲橋仙》中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被譽為“化腐朽為神奇”。秦觀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歷來詞譽甚高。然而其詞緣情婉轉,語多凄黯。有的作品終究氣格纖弱。南宋朝廷追贈秦觀為“直龍圖閣學士”,后世稱之為“淮海公”。
郵票原地是江蘇高郵郵政局,郵政編碼225600
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是一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這首詞在黃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李清照寫給新婚未久即離家外出的丈夫趙明誠的,她訴說了自己獨居生活的孤獨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歸來的心情。伊世珍《瑯嬛記》說:“易安結褵(婚)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作者在詞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語言表現出具體可感、為人理解、耐人尋味的東西。
李清照(1084-1155),今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成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后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杰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贊揚。
李清照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郵票原地是山東章丘郵政局,郵政編碼250200
陸游《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上篇寫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己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篇寫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斗艷。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于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胄北伐,韓侂胄失敗后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這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陸游一生的夢想就是恢復國土,北伐,可惜壯志未酬。陸游是中國寫詩最多的詩人,一共9000多首。大家比較熟悉的陸游的詞就是《釵頭鳳》,陸游和表妹唐婉的愛情悲劇,痛徹心扉!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少年時即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
郵票原地是浙江紹興郵政局,郵政編碼312000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這首詞大約是作者五十歲時寫的。當時他正處于落職閑居時期。陳同甫是他的好友,兩人有共同的抱負。詞中抒發了詩人壯志未酬的悲憤,從戎殺敵,收復中原,是詩人終生不忘的理想。
上闋描寫宋軍的強大。軍容威壯,軍心統一,這雖是想象,但也顯示了大無畏英雄氣概。
下闋的頭兩句仍寫宋軍馳騁沙場的戰斗場面。戰馬嘶鳴,弓弦如雷,使敵人膽戰心驚,表現出將士們昂揚戰斗的精神。“了卻”兩句比較突出地要體現了詩人的愛國思想和強烈企盼國家統一的愿望。結句忽然一轉,詩人的感情陡然變化,面對南宋王朝被主和派占據,達官貴人茍且求樂,而自己又長期被排斥于朝廷之外,正確主張得不到采納。加之歲月蹉跎,白發已生,理想與現實矛盾巨大,對此,詩人十分沉痛,感慨不盡。
就章法講,這首詞打破了上下兩闋分述一事的傳統寫法。前九句為一層,結尾一句為另一層。前后兩層意思,兩相輝映,詩人悲憤心境于“可憐白發生”一句中一覽無余。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采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
辛棄疾在用武無地、報國無路、恢復無望之際,將全部精力與才情用于填詞,成為南宋最杰出的詞人,與蘇軾并稱“蘇辛”。辛棄疾詞今存629首,風格大多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一詞作于江西鵝湖,描寫的是憧憬中的抗金生活。
郵票原地是江西浮梁鵝湖郵政局,郵政編碼33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