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者相互之間郵寄封封片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因為在小小的一封一片之中,包含了郵友間珍貴的情誼。
但隨著當前紀特郵票的銷售形式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集郵者卻在一種無奈的狀態下集郵。當前中國集郵部門對紀特郵票的銷售方式是預訂與零售并舉,但就是這個零售,就令集郵者撓頭了。以生肖郵票為例,集郵者為了得到心儀的郵票,提前幾個小時甚至1天就要去排隊,等排上了,每人限購一套,以至于很多集郵人都說,郵票是怎么了?去晚的只能購買相關的郵品,也是限量的,但很多高附加值的郵品大行其道,還有所謂的金磚郵票、銀磚郵票、玉郵票據說很搶手,但這些不是普通集郵者所想得到的。
隨著集郵的發展,集郵者越來越重視對首日實寄品的收集,但往往事與愿違,郵票發行首日要么郵票未到,要么限購數量每人一套,使得很多集郵者正在遠離集郵,這恐怕與當前的郵票銷售政策相左吧。其實每個城市中,能在郵票發行首日到郵局的,都是一些鐵桿集郵者,換句話說,這些人是支撐當前集郵事業的中堅力量,假如這些人也對集郵漸行漸遠的時候,那中國的集郵事業就岌岌可危了。
在集郵圈內,每個集郵者都認識好多天南海北的朋友,隨著交往時間的久遠,平日里少不得寄個封寄枚片,遇到重大題材的郵票發行,都要想著給朋友送上一份驚喜,寄一枚郵票首日實寄封,但往往是抱著很大的希望,總會被郵票的限購所擊破。以至于很多集郵者即便是買到了相關的郵票或是郵品,因為數量有限,僧多粥少,滿足不了實寄的需要,只能私下給收到郵品的朋友打招呼,“請勿聲張”,本來一件在正常不過的郵品互寄,卻搞成了跟“地下黨”接頭差不多。從去年至今,已經收到好幾位郵友這樣的“忠告”了。
集郵無奈,但還是有很多集郵者在堅守。
集郵無奈,缺少了集郵者的集郵還是集郵嗎?
集郵真的很無奈,買不到郵票,還談什么集郵?
期待集郵的回歸,期待郵票能按需購買,期待集郵者不再無奈。作者:聞鍾 本文發表在《覓郵》2012年7月第6卷第2期,總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