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8日發行的2012—16/1創造了新中國紀特郵票發行史上的兩個“第一”。
第一套按照原票票幅大小不變地“搬進”票中票的郵票
所謂“票中票”,是指郵政部門用以前發行的郵票作為一套(或一枚)新發行郵票主圖的郵票(通俗地說,就是一枚新發行的郵票圖案里“套”著一枚完整的以前發行的郵票)。新中國郵政自1983年11月29日首次發行“票中票”——《中華全國集郵展覽一九八三年·北京》以來,已經發行了多套“票中票”。但是,這幾次發行的“票中票”,都是將以前發行的郵票經過“縮小”之后重新“套”進新郵票主圖之中的,并不是按照以前發行郵票的原票幅尺寸“大小不變”地“搬進”新郵票的。而這次發行的2012—16《國家博物館》特種郵票,卻是按照1964年8月25日發行的特63《殷代銅器》第5枚“四羊方尊”和第8枚“司母戊鼎”兩枚郵票原來的票幅尺寸(30毫米×40毫米)“大小不變”地“搬進”新發行的、票幅為38毫米×50毫米的2012—16《國家博物館》新郵票的主圖之中的。因此,2012—16《國家博物館》特種郵票是我國發行的第一套按照原票票幅尺寸“大小不變”的“票中票”。
第一套以“館藏文物”形式表現博物館主題的郵票
新中國郵政發行的表現“博物館”主題的紀特郵票和郵資封片,已經發行過5套12枚(1959年4月1日發行特31《中央自然博物館》1套2枚、1959年12月10日發行特36 《民族文化宮》1套2枚、1961年8月1日發行特45《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1套2枚、2002年11月9日發行2002—25T《/1》1套5枚、JF101《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落成》紀念郵資封1枚)。這5套12枚郵資票品,無論是郵票主圖或是郵資封的郵資圖,表現的都是博物館的建筑外景、外貌,沒有一枚是以“館藏文物”形式表現博物館主題的。而這次發行的2012—16《國家博物館》特種郵票1套2枚,第一次以國家博物館最具代表性的館藏文物——殷代銅器“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后稱“后母戊鼎”)來表現“國家博物館”的主題。這是新中國郵政發行的第一套以“館藏文物”形式表現博物館主題的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