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一詞,賦有引導特性,你說它有價值,到底從何處能看的出來?比如郵票收藏,那么多的收藏品,你為何對它情有獨鐘,所以,要想說服別人和自己,就要找一些理由來,其實集郵的價值體現久遠性、珍罕性、藝術性三個方面。
一、郵票的久遠性
郵票的價值是建立在郵票大量廣泛消耗基礎之上的,發行年代久遠的老郵票,其自然消耗大,存世量少,其收藏與投資價值比新郵高。上世紀90年代以前,網絡和電話還不普及,眾多的人們依托信函來溝通聯系。這樣使郵票自發行之日起就進入到大量的消耗之列。如文革郵票盡管發行量在數千萬之巨,然而在那個集郵者鳳毛麟角的年代里,寫信消耗了大量的郵票,使得數千萬發行量的郵票在21世紀成為稀有。其后的編號票、JT票同樣是因為長期的消耗沉淀,其收藏與投資價值得以體現。盡管發行量在千萬以下的新郵量不大,但沒有經過大量消耗和沉淀,存世量大,收藏與投資價值相對要低。盡管暴炒新郵可能會使少數人獲利,但其后快速下跌讓參與該品種跟風的大多數人成為套牢一族。
二、郵票的藝術性
郵票本身就是濃縮的藝術品,集郵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悅。郵票的畫面是以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每一枚郵票都是一件小型藝術品。集郵者在欣賞郵票時可以享有獨特的藝術情趣,感受方寸天地展現的藝術風韻,有利于培養自己的雅興和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郵票的題材、畫面、規格、版別、印刷、防偽構成郵票的藝術要素,一枚郵票其選材和設計的完美,其藝術價值相對就高一些,以后的升值潛力就要大一些。譬如JT票中的申猴、四五計劃、留園、西游記、齊白石、桂林山水、荷花這些郵票題材和設計相當完美,藝術價值當然很高了。
三、郵票的珍罕性
在集藏領域,無論是字畫也好,或者是瓷器也罷,最根本的價值也體現在“珍罕性”方面。郵票的存世量越少,其郵票價值本身的價值就越顯得珍貴。在文革時期,眾多的郵票因為其政治色彩而顯得特別珍罕。祖國山河一片紅郵票因為其發行以后發現有錯誤回收沒有徹底,在世面上留存的一片紅自然就進入極其珍罕的行列,在1997年高潮時期也曾拍出過20多萬的價格;還有黑題詞、放光芒以及明信片中的“片藍”等等,都因為其珍罕性成為人們獵奇的對象了,其價值也就凸顯出來。集郵的珍罕性還表現在量上。發行量的多與少不代表存世量的多與少,但發行量也是郵票是否有珍罕性的參照。如上世紀90年代以后發行的超量郵票,自然也就無法談珍罕不珍罕了,大多淪為打折行列也就不足為怪了。
縱觀近期郵市表現,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歷年來炒新郵失血的深刻教訓,讓更多的人唾棄新郵,青睞老郵,老郵票逐步回暖,穩步攀升,多年未見的集藏者已開始認識到老郵票的魅力,比價偏低的老票升值的潛力性和良好的抗跌性促使人們加快了拾遺補缺的步伐,形成了原來被視為雞肋的老郵票的熱銷。
所有郵票要有針對性的收藏,想要投資,就要理清思路,哪些具備的價值特性高,那么就可以優先考慮。